接种疫苗在保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群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疫苗可及性,让人们享受更便捷、更贴心的预防接种服务,在近日举行的2025疫苗与健康大会“缩小免疫差距,提高疫苗覆盖”分会场活动中,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交流。
应对老龄化,成年人预防接种要跟上
“免疫差距需要大追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免疫差距”是指人群免疫力不足并导致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2023年,新冠疫情刚结束不久的时候,一些传染病流行出现了反弹,这与流感、支原体肺炎、百日咳等免疫差距有关。那么“大追赶”就是要把免疫差距尽快且最大限度地缩小,使这些疾病不流行或处于低流行水平。
“大追赶”需要依靠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来实施,比如世界卫生组织2022—2026年根除脊髓灰质炎战略、麻疹和风疹战略框架、加速消除宫颈癌这一公共卫生问题的全球战略等,同时还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疫苗的各项立场文件来保证这些战略落地。国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15项专项行动中,健康知识普及癌症防治、慢性病防治等专项行动与预防接种密切相关,预防接种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缩小免疫差距,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和研究。比如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提升现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缩小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免疫与儿童相比接种率差距,提高基础性疾病人群接种率,研发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更多的疫苗品种,开展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已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疾病负担和接种效果研究,进一步完善老年人预防接种政策与服务,提高老年人接种疫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等。
王华庆指出,以上这些差距当中,涉及更多的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虽然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晚于发达国家,但进程非常快。因此在未来的免疫规划中,老年人群应成为关注重点。
疫苗,要让人们方便打
缩小免疫差距,就要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疫苗接种率,首先就要让人们能够方便地享受预防接种服务。便利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没时间打、不知道在哪打、价格昂贵……这些不方便的问题都在影响着公众对疫苗的接受程度。要从多个角度提高疫苗接种服务的可及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雷列举了湖北在方便公众接种疫苗方面的一些举措:湖北在2010年就已实现省、市、县、乡(镇)客户端系统100%覆盖,实现异地接种。2011年将产科接种点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2019年建成全省全人群疫苗全程电子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2021年数据信息实现实时共享。目前,人们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可享受接种预约、接收应种未种提醒、查询疫苗追溯信息、查验接种证、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服务。
另外,湖北正在建立收费分账系统,在接种门诊完成疫苗种类确认登记后,系统会即时生成一张包含疫苗名称、价格和支付二维码的登记单,人们只需使用手机微信扫码,就能快速完成支付。
让“数据多跑路,人们少跑腿”
“我们致力于让‘数据多跑路,人们少跑腿’。”王雷介绍,未来湖北将加快落实国家疫苗接种信息跨省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在不同地区接种疫苗时能够及时获取接种信息;构建“平战结合”接种网络,平时满足正常的接种需求,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新增数百个临时接种点;人工智能结合专家知识库,为群众提供免疫规划专业信息咨询交互服务;探索“免疫元宇宙”应用场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虚拟接种培训等。
数字化建设方面,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晓曙也谈到,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于2017年上线,目前用户主要面向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产科单位及预防接种单位,主要业务涵盖儿童成人建档、疫苗管理、冷链管理、疫苗预约放号、预防接种、疫苗全流程追溯,已实现全省免疫规划信息的互联互通。
扩大疫苗品类,满足人们接种需求
“有便利性,才有黏性。”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颖介绍了天津在提高公众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黏性方面的一些举措:“首先是提高预防接种节假日门诊的开诊率。目前天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节假日门诊的开诊率达到了73.5%,非免疫规划疫苗在这方面更是达到了78.9%。这样,年轻的家长就省得再专门请假带孩子去接种了。目前人们关注‘天津预防接种’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实时预约全市所有类型疫苗接种门诊。”
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黏性,还有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扩大品类,满足人们的接种需求。张颖介绍,目前天津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剂次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剂次的比例相当,说明公众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需求很高。天津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招标采购目录涉及46类、44个厂家、159种疫苗,这是以公众防病需求为基准的,也是扩大免疫规划的直接体现。
文创+科普,让预防接种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科普宣传也是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服务黏性的重要手段。张颖介绍了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推动预防接种科普方面的一些亮点,比如根据当前年轻家长的接受习惯,设计“津小吒”“疫苗超人”“疾控福尔摩斯”之类的IP形象,制作印章、冰箱贴,下一步将开发人偶、盲盒等文创产品,以这些为载体,宣传预防接种的理念;组织儿童青少年进行“小小接种医生”的体验活动;同时根据不同季度、不同月份以及公众在线上咨询的热点问题来确定当季、当月的科普宣传重点。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总体满意度目前已达到98%。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大家对我们的预防接种服务有所需要,并感到满意和信赖。”张颖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