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谈“方鸿渐”,实际上和某些人相比,方鸿渐还是很有节操的。

他买“克莱登大学”的学历只是为了哄自己的爹妈高兴,毕竟父母出了钱;他并没有拿这个野鸡大学的学历去找工作、骗职称……后来去大学教书的时候,他老老实实说自己是个没有学历的“游学生”。


在那个90%都是文盲的民国时代,他这样的文科混子也混了个副教授,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任职的大学,居然有个德高望重的校领导是他的“同学”,这位老教授堂而皇之自称“克莱登大学博士”!并且身居高位,捧臭脚的一大堆。

因为胆小、要脸,所以方鸿渐作为“留学生”混不好。


方鸿渐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又是相当机智的,还有一个宝贵品质:不崇洋媚外。

“……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叫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索性把价钱杀得极低,假如爱尔兰人不肯,这事就算吹了,自己也免做骗子。便复信说:至多出一百美金,先寄三十,文凭到手,再寄余款;此间尚有中国同学三十余人,皆愿照此办法向贵校接洽。爱尔兰人起初不想答应,后来看方鸿渐语气坚决,又就近打听出来美国博士头衔确在中国时髦,渐渐相信欧洲真有三十多条中国糊涂虫,要向他买文凭。他并且探出来做这种买卖的同行很多,例如东方大学、东美合众国大学、联合大学、真理大学等等,便宜的可以十块美金出买硕士文凭,神玄大学廉价一起奉送三种博士文凭;这都是堂堂立案注册的学校,自己万万比不上。于是他抱薄利畅销的宗旨,跟鸿渐生意成交。他收到三十美金,印了四五十张空白文凭,填好一张,寄给鸿渐,附信催他缴款和通知其他学生来接洽。鸿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方鸿渐不但敢于欺骗外国人,他还在智商上歧视对方,“反正你们老外也是做骗子生意的,骗骗子不算骗,那叫替天行道”。

方鸿渐回国后,从来没有吹嘘“国外的月亮有多圆”,反而在自己母校的一次演讲中宣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贡献就两个,一是鸦片,二是梅毒”。


你要知道,百年过去了,“留学”依然是欧美赚中国人钱的一笔大生意,中美贸易战,美国的“服务业”处于大幅顺差状态,其中的大头就是“留学”……

2023年统计显示,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265.7亿美元,其中教育(含留学)与知识产权是主要构成部分‌,中国留学生每年为美国贡献约150亿美元。

无数的“留学生”,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送到了各种“克莱登大学”。

为什么一提这个事情,很多人就要跳脚?因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很多中介、教育机构、雅思、托福、甚至中小学的“国际班”,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将来培养出很多“董同学”,再回国无缝对接、身居高位、塑造成功榜样……吸引更多的“韭菜”,去强化这个系统。

这些人的节操,还不如方鸿渐。

上世纪二十年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诞生“方鸿渐”可以理解,因为当时中美差距太大,我们的先辈需要去学习,去自强……一万个方鸿渐中,出一个钱学森,我们就是赚的。

现在是2025年了,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了,我们许多工业、工程、科技方面已经是世界顶级水平,我们有六代机,我们有055,美国没有;我们造船、汽车、无人机、机器人都是世界第一,美国做不到……未来我们会比美国能够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才,无论来自本土还是国外,都会自然而然加入我们。

那么现在,“克莱登大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董医生”,除了破坏社会公平、腐蚀学术环境、制造阶层固化、阻碍科学进步,还有什么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