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是作家阎真发表于二十多年前的一本长篇小说,书中讲出生底层的主人公池大为,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省卫生厅工作的种种见闻及经历,通过池大为的视角以及思想变化,讲述官本位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挣扎,身处体制内的无奈与困惑。




书里开篇便是两句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当年渔夫劝说屈原的话,水清的时候洗头冠,水浑的时候洗脚,隐喻人要审时度势,根据当下治乱情形来决定是入世还是出世。
主人公池大为刚从学校毕业来到省卫生厅,良善悲悯,敢于直言,与官场环境格格不入,被贬到中医学会一呆就是五六年。住房条件差、儿子的出生以及同侪不断进步等因素不断地对他原有的精神秩序进行冲击,特别是儿子烧伤后的经济压力以及各种冷遇终于让他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向权力中心靠拢,向金钱靠拢。
后面通过告密向马厅长靠拢后得到提拔,又通过假意让马厅长指导课题研究逐步成为马厅长的心腹,最后一步一步走到厅长的位置。当上厅长后本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终因各种阻力而未能成行。最后文章结尾,池大为回到家乡父亲的坟前,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对话和剖析,最后把父亲遗留下的书付之一炬。
这可以说是一个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当年池大为在中医学会坐冷板凳五六年,可他成为厅长后同样让敢于直言的人去坐冷板凳,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当然,它也是一个人人沉浸cosplay角色里的剧本,人们都拿自己做剧本,角色一旦带入,他们已经忘了自己是谁,都是好演员,尽情讲着自己的台词。只要代入角色,他们都是什么什么长,都在拼劲全力维护自己的角色和手中利益,谁上台似乎都没法避免,只能按剧本演,往下念台词,不按游戏规则玩会被无情踢出局。
这本书写的最好就是那种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很多心理活动,也有很多经典台词。我突然想到陶渊明,虽然历史上都推崇陶渊明,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他那样的,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知识分子想学他,但后来纷纷被现实打败,最后选择漠视头顶的月亮,低头捡起了六便士。
这本书有不足吗?当然也是有的,作者阎真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学文学的,后来成为中南大学教授,这本书虽然写体制内入木三分,但终归体制外看体制内,有些地方还是有点问题。
随便拎出一点,在我看来,池大为进步也很理想化,当个科长处长可能马厅长可以决定,但当副厅长,厅长便不是他一个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人轻易便可以当上的。恕我直言,处长已经是普通干部的天花板,再往上走,影响因素太多。
当然因为是小说,情节设定的好几个冲突比较戏剧化,若从现实角度看设置不太合理,但是我们不可苛求,毕竟作者也只是站在一直外面看体制内,能写到目前这个层次已经相当不错,不要要求太高。但毕竟属于现实题材的小说,还是想拿出来说一下。
通篇看下来,如果非要挖掘本质,那就是我们文化里“官本位”和“人上人”思想在作祟,虚伪,都在表演,“两面人”,说的比唱的好听,所以,我在思考,我们如何改造自己的文化土壤呢?
另外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体制之外的天地足够宽阔,可以任你自由驰骋,可是我们的文化一直告诉你要考公,找一份稳定工作。
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人生就是这样,并没有什么最好的选择,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就看自己想付出怎样的代价。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一读,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