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江法院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利刃,斩断侵权“绊脚石”,为靖江经济的创新引擎装上“法治护盾”,为长三角 “智造市”的崛起注入强劲司法动力。4月30日,《江苏经济报》头版报道靖江法院该项工作。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靖江以“智造”为笔,绘就产业升级新画卷——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材料研发,从空调产业集群到泵业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创新已成为靖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然而,创新成果的保护犹如精密仪器的“润滑剂”,直接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续航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靖江法院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利刃,斩断侵权“绊脚石”,为靖江经济的创新引擎装上“法治护盾”,为长三角“智造市”的崛起注入强劲司法动力。
以法之名 守护创新“生命线”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泰州、靖江两级法院联合靖江市公安局、检察院、知识产权局,共同走访了江苏双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达公司”)并开展座谈交流,重点关注双达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状况。
原来,双达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也是靖江泵业龙头企业,为保护自身商业秘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保密制度,但仍发生了关联公司离职员工泄密事件,给企业造成了不小损失。事件发生后,企业第一时间寻求法律救济,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靖江法院依法对该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进行了审理,并运用“穿透式”定损方式, 以侵权产品销售各个环节中的利润总和确定侵权行为给双达公司造成的损失数额,有效避免侵权人通过多层交易转移利润、逃避责任。
最终,靖江法院判决该离职员工及相关侵权单位共同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共判处罚金16万元,判处该离职员工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实质性保护了双达公司的技术成果,为激励保护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
此次走访中,两级法院针对双达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个性化定制“一企一册”,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法律风险防范建议,有力保障企业攀高向新,助推优势产业“锻链升级”。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司法保护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盾”。近年来,靖江法院锚定最严格保护核心定位,坚持刑民并举,筑牢创新防线。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积极运用刑事制裁手段予以打击,对恶意侵权者形成强大威慑力;对于“傍名牌”“搭便车”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大幅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捍卫了知名商标的品牌价值。
2024年,靖江法院在知识产权领域共判决追缴违法所得、罚金和赔偿1700余万元,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也为市场公平竞争注入强劲动力。
打破壁垒 织就保护“一张网”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的背景下,靖江法院立足泰州 “承南启北” 的区位特点,创新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司法协作、行政联动与社会共治的深度融合,打破地域界限,织就知识产权保护 “一张网”,为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江苏某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拥有专利342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屡获省和国家级科技奖项。殷某原先是该公司销售员,他在明知注册商标所有人系该公司的情况下,未经公司许可,通过网络购买印有该公司注册商标等内容的标牌,先后钉贴在其自行组装的15台减速机上进行销售牟利,非法经营数额达58万余元。
2024年8月,靖江法院将该案放在泰兴市进行巡回审判,被告人殷某被当庭判决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9.5万元。
庭审结束后,靖江法院知产审判团队联合泰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旁听庭审的相关行业经营者进行普法,进一步扩大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
靖江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区域包括靖江、泰兴、姜堰三市区。纠纷跨越地域,给企业和司法机关带来了双重挑战。对此,靖江法院积极破局,构建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与兄弟法院强化协调配合,凝聚保护合力。针对部分地域集中的案件,多次至当地开展巡回审判,并在泰兴法院黄桥法庭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工作站。
“该工作站的设立,不仅是将司法为民和诉讼便民利民的原则落实落地,也为知识产权行政职能部门与法院的沟通协调提供了常态化的平台。”靖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锦华表示。
自该工作站设立以来,靖江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12次,就地化解纠纷20余件。同时,依托该工作站,靖江法院积极融合当地行政部门力量,与姜堰区和泰兴市的市监局、知产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建立了“案件交流通报+联合调解”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等,促进各方及时沟通、联动解纷,实现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难题共商”。
防患未然 源头治理“强根基”
“今天的庭审,对我们空调行业有着很大的警示作用。今后,我们会继续加强会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帮助他们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使用,建立并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今年3月,靖江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市人大代表、市空调行业协会会长刘兴非全程旁听庭审。
靖江被誉为“空调之乡”,空调产业已成为本土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靖江法院陆续受理了多件外地空调行业知名商标或企业字号拥有者起诉靖江空调企业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案件。
“少数本地空调从业者将他人已注册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商标或企业字号使用在自身企业名称或字号中。”靖江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陶永华认为,这些空调企业仿冒知名品牌,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本地守法企业在行业内的评价和口碑,给靖江空调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净化空调行业生态,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健康土壤”,靖江法院“三管齐下”,组织空调行业从业者旁听相关案件庭审,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加强对相关从业者的警示和教育;积极开展专项调研,并及时向靖江市空调行业协会发出司法建议书,引起行业重视;此外,还同步帮助、指导协会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守秩序、重诚信”的行业风气。
据统计,公约自实施以来,辖区空调行业侵害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同比下降了37.5%。
近年来,聚焦辖区特色传统优势产业,靖江法院坚持关口前移,联合公安局、检察院、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组建“法律巡诊团”,主动为高新企业、老字号企业提供上门“问诊”服务,为曾被侵权的企业提供“复诊”服务,通过“法治体检+行业公约”等形式,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转变。
2024年,靖江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比上年下降34.75%。数字背后,是司法保护的坚实盾牌,是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靖江法院将继续以司法之力,推动靖江经济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靖江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地”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