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万山青拥——陆维钊艺术文献展”暨《陆维钊全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浙江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平湖市陆维钊画院协办,南京大学、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绍兴博物馆等单位支持。展览展出陆维钊书法、绘画代表作及相关文献130余件,全面呈现陆维钊先生的艺术风貌与文化贡献。
2025年,中国美术馆与陆维钊先生家属达成捐赠协议,收藏他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共计30件(组)。本次展览在捐赠的基础上,以更为丰富的作品与文献资料,系统呈现他的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弘扬捐赠者奉献精神,推动艺术精品传播与社会共享。
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学术界、教育界、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陆维钊的艺术成就与教育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
陆维钊简介
陆维钊(1899—1980),浙江平湖人。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曾执教于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高等院校。1960年起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3年主持筹建书法篆刻科,1979年起担任研究生导师。
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照(前排左二为陆维钊)
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刘江在阅卷
1973年,在西泠印社接见日本朋友时合影
陆维钊是我国现当代声誉卓著的艺术巨匠,他在书法、国画、文学、诗歌、戏曲、医学等众多领域成就非凡,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国学修为的大家之一,收入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书画代表作品不可携带出境名录。同时,他作为学者与教育家,亦堪称一代典范,其治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具有长远的价值与意义。早年,才华横溢的他从南高师毕业便被聘为首届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首王国维先生助教;中年,在沪上艺林崭露头角的他为叶恭绰诸辈所青睐,深度参与《全清词钞》编纂。1945年抗战胜利,他应业师竺可桢校长的聘请,任教于浙大文学院。从此他将年富力强的学者生涯奉献给浙江大学,前后整整十五年之久;年逾花甲,又因其作品造诣非凡而为潘天寿等人所激赏,遂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不久便负责筹建书法专业,由此开创了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七十年代末,八十高龄的他又在全国率先招收首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厥功至伟,世所共知,影响至今。
1978年,与西泠印社同仁合影
西泠雅集 书画交流
与日本书法家进行交流
他生前既受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诸家推重,身后则有林散之、姜亮夫、夏承焘诸辈予以盛赞。终其一生,博采众长,力迈前贤,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成,传承有绪,又别开生面。陆先生毕生所践行的一系列教学理念、艺术主张与学术追求,意义深远,堪称“通人之学”的现代样本。
作品欣赏
《同心干放眼量三言联》 规格: 139.3×34.7cm×2 1978年
《天地关山五言联》 规格: 140×35cm×2 1978年
《风竹奇石图》 规格: 109×36cm 1962年
《岁朝图》 规格: 140×69cm 1978年
《嘉谷笼烟图》 规格: 52×75cm 1970年代后期
《第一湖山》 规格: 98×36cm 1972年
《苍松图》 规格: 106×35cm 1970年代后期
《喜闻新安江电站落成》 规格: 140×43cm 1960年代初期
《毛泽东 七律·长征 句》 规格: 140×35cm 1970年代中期
《云峰山 意自作“龙颜”书论一则》 规格: 140×35cm 1970年代后期
《冲霄汉起宏图三言联》 规格: 140×35cm×2 1978年
《岳武穆 小重山 词》 规格: 138×46cm 1979年
《莫干剑池图 》 规格: 92×40cm 1950年代后期
《秋山夕照图》 规格: 106×42cm 1962年
《秋山晴岚图》 规格: 100×52cm 1978年
《古松茯苓图》 规格: 163×62cm 1962年
《木瓜图 》 规格: 105×35cm 1962年
《乾坤清气图》 规格: 110×34cm 1970年代后期
请横屏观看
《瓯江纪游图 》 规格: 48×336cm 1960年代中期
请横屏观看
《临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规格: 35×530cm 1977年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