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总得有人顶着。

荣禄,满洲正白旗,世代忠勇。

自称“裱糊匠”,在甲午战后、戊戌变法、庚子乱局中,死撑烂楼。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周旋,荣禄在枪炮声里抢修

甲午之后,中央军权旁落,他一手编练新军。戊戌之际,他稳住皇统、护住局面。庚子之乱,他冒着灭顶之灾,保护外交使团,为清廷留下一线生机。

大清帝国最后的底线,藏在他一纸一笔、一刀一枪之间

铁肩裱糊匠:荣禄撑起大厦不倒

1895年春天,马关签约,清政府赔银2亿两,割地台湾。国人愤怒,朝廷惶惶。权力真空最先出现在军权上,地方督抚操练兵马,中央眼睁睁看着军权流散。

就在这一年,荣禄受命督办军务,组建新军,地点设在天津小站,时间是1895年6月



小站,一个铁路节点,地势平坦,水陆通达。荣禄亲点袁世凯操练军队,要求按德式军制操练,步枪、刺刀、炮兵全部按新式标准配备。

第一批小站练兵六千人,半年之后扩充到一万二千人。练兵内容从列队步操到实弹射击,训练周期被精确到日。每个月三次大演练,每个季度一次考核,每年一场总检。

练兵的钱从哪来?从国库,饷银年预算八百万两。荣禄把饷银细分成粮草、军饷、军械、医药四大项,每项设专门督办官员,逐月查核。财政一丝不苟,管理堪比商行。



军械制造,荣禄要求全国枪械口径统一。各省军机局一律制造7毫米口径步枪,炮兵使用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子弹和炮弹统一规格。为了防止军械滥用,天津专设武备仓库,实行出入登记。

人员选拔,荣禄直接派员考察,筛选基层军官。晋升标准明确,操练成绩第一,考核成绩第二,出生背景无关紧要。北洋练兵体系由此成型,为日后北洋六镇铺下基石。

荣禄明白,仅靠小站练兵远远不够。1897年,他亲自起草奏折,提出“各省仿效北洋,设武备学堂”,每年培养军官一千人,三年后独立指挥作战

天津武备学堂、保定武备学堂相继成立。



练兵,是补洞;练新军,是撑梁。荣禄在奏折里写得明明白白:“兵可练,国可保。”练兵练的是时间,是喘息,是延续。

烂楼,糊一面,再塌一面。荣禄死撑着,把大厦在风雨中又多撑了几年。

刀尖起舞:戊戌政变背后的守夜人

1898年4月,光绪帝发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正式启动。新政雷厉风行,从废除科举、设立学堂,到整顿军务、改革财政,全面推进。

6月,风声渐紧。袁世凯秘密向荣禄报告,康梁欲废慈禧,图谋彻底政变。荣禄火速密奏慈禧,请其速回北京。9月19日夜,慈禧太后还宫。当天,荣禄指挥切断天津至北京铁路电报线,派兵封锁紫禁城四门



9月20日深夜,荣禄亲自调度天津新军,布防南苑,控制兵部、户部、礼部等要害机构。21日凌晨,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等被捕。百日维新,戛然而止。

光绪帝被软禁瀛台,荣禄递交处理建议:保护皇统,维护局势,不废帝、不更储。慈禧一度动议立大阿哥溥儁为帝,被荣禄反复劝阻,最终仅以“监国”形式过渡。

政变结束后,荣禄没有急于清洗维新派。他下令保存京师大学堂,保留部分新政机构,维持改革气氛。京师大学堂后成为今日北京大学的前身,这块牌子,荣禄硬是保下来的。



京城风声鹤唳,满洲贵族要求大清洗,荣禄拒绝。刚毅、端王载漪屡次上奏,要求彻底清除维新余孽,荣禄顶住压力,坚持“裁量施惩,缓急有序”。

政变中,荣禄走的是刀尖上的路。既要稳住慈禧,又要保存光绪;既要安抚守旧,又要留存变革种子。他不是变法派,却守住了变法的种子;他不是维新派,却救了皇统一命。

历史总爱记住推墙的人,很少记住托梁的人。但没有荣禄,清廷政局早在1898年就崩了。

庚子乱世:荣禄死扛残局

1900年5月,山东义和团起事,火烧教堂,袭击洋人。局势迅速失控,北直隶陷入混乱。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遇刺,慈禧太后下令对列强宣战。

荣禄坚决反对。他密奏慈禧:“战不可胜,宜以外交图缓。”慈禧不听,战争爆发。荣禄被任命统管京师防务,暗中命令武卫军保护各国使馆,缓解冲突

6月下旬,北京使馆区遭围困。荣禄指示,暗开东便门地道,秘密送粮送信入使馆。天津方面,他命北洋新军表面围城,实则护送外侨撤离。



7月14日,天津失守。八国联军突破天津防线,直指北京。荣禄力主“西撤保驾”,组织车驾出逃。8月15日,北京失陷,慈禧、光绪西行,目标西安。

沿途,荣禄安排军粮供应,维持交通秩序。每到一地,设粮道,开仓放粮,避免地方叛乱。途中,他命各地督抚务必保障安全,严禁骚扰百姓。

1901年初,西安行在。荣禄以首席军机大臣统筹朝政。清廷同意与列强议和,辛丑条约谈判开始。荣禄主张“重赔款,保国体”,力保皇统不失。赔款细目逐条核对,涉及各国权利条款逐项谈判,力争减轻苛刻条件。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赔款4.5亿两白银。各使馆设驻军,但中国主权未被割裂。庚子事变最大程度止损,荣禄功不可没。

1903年4月11日,荣禄病逝西安,谥号“文忠”,清廷大张哀礼。在那个天下瓦解的年代,荣禄用一双手,护住了最后一片废墟。

他没能救活大清,但他救下了底线。一个“裱糊匠”,把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撑到了极限。

参考资料:

马忠文:荣禄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04-21.

荣禄与戊戌变法.清华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6-12页.

荣禄在晚清政坛何以扮演关键角色.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09-11.

荣禄的一生:是清廷的功臣,还是国家的罪人.《荣禄与晚清政局》

瓜尔佳·荣禄:能力卓越的政治与军事强人.趣历史.2025-02-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