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4年以来,铜川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平安陕西、平安铜川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平安铜川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安全保障。铜川市连续5年荣获“平安市”称号,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荣获“平安区(县)”称号,印台区获授“平安金鼎”,王益区获授“平安铜鼎”;全市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9.32%,高于全省1.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十一连升”。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平安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平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市委领导班子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平安建设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市政协开展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市级领导定期督导检查分管领域平安建设工作。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市委专项督查计划,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一体督导、统筹推进。坚持将平安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项目化推动平安建设工作。市县两级平安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建立领导包抓督导机制,采取“三看四查一走访”方式,全覆盖开展督导指导,扎实推动各级责任落细落实。
坚持源头预防化解,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清查整治、“护校安园”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四个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常态化动态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重点群体排查化解,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293起,化解4269起,化解率为99.4%;市委、市政府领导逐区县主持召开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观摩推进会,分类制定区县、部门任务清单12项,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成功办结信访积案95件,信访总量、来市访、赴省访、进京访、网上投诉实现“五下降”,全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坚持严厉打击整治,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加快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打防管控服”能力全面提升。坚持以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为主线,坚持长期斗争、依法打击、标本兼治和精准督导“四个不动摇”,深入开展涉黑涉恶重点案件线索复查核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市共打掉涉恶犯罪团伙1个,破获10类涉恶案件43起,打击处理240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6件7人;查处涉“村霸”类案件17件,打击处理172人;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7个,调整不合格村干部7人;整治行业乱象432个,制发“三书一函”31件,扫黑除恶工作成效满意率99.42%,高于全省1.54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夏冬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整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2%、4.6%,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9.11%,高于全省0.14个百分点。
坚持全域综合治理,公共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五方责任”,制定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任务清单,市级领导“周末查安全”经验做法在平安陕西建设工作会议上受到通报表扬。紧盯矿山、燃气、消防、道路交通、旅游景点、森林防火、防汛防滑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实战演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加强学校、车站、医院、企业、涉枪涉爆、危化品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5·26”铁路护路宣传,大力排查整治铁路沿线环境,保障了铁路安全畅通。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同比下降66.7%、71.4%,创历史最低。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建设根基更加坚实。各级各部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根基进一步筑牢。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积极运用“千万工程”和“四下基层”经验,持续推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制度落实,明确43项小微权力事项和26项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五大中心资源整合,在全省率先完成四级综治中心信访工作法治化功能融合全覆盖。市综治中心推广应用“综治平台+微信小程序”“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等做法受到省委平安办充分肯定。持续深化“全民参与 共创平安”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大篷车赶大集”等平安建设宣传活动1600余场次,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更加浓厚。加强见义勇为宣传引导工作,表彰先进个人3名。各级政法单位深入开展政法干警大走访、“破小案、暖民心”、服务保障“三个年”等活动,助力平安铜川建设。(来源:铜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