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锦城社区儿童友好广场变身微创投项目成果 “大观园”。4月30日,“创意结硕果,微投绽光芒”——2024 年度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公益微创投种子项目成果展示表彰活动举行,15 个由社区自组织主导的项目以展演、成果展形式集中亮相,生动诠释了公益创投如何以 “小资金” 激活社区治理 “大能量”。这场活动不仅是社区治理创新的成果汇报,更是一套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方法论的实践答卷,每一项亮眼成果背后,都深深烙印着社区创新工作思路的印记。
三大赋能计划,锻造自组织 “硬核实力”,筑牢成果根基
“从‘想做事’到‘能成事’,社区的赋能计划为我们装上了‘加速器’。” “红爷爷·红奶奶”护学岗保护学生上下学安全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这份底气,源于锦城社区实施的系统性培育体系。
“善治同行·微创锦城”锦城社区居民公益微创投项目,通过赋能计划、领导力发展计划、创新项目培育计划、社区资源链接计划这四大核心计划,全面周期性地提升自组织能力。领导力发展计划遵循“调研 - 走访 - 辅导”的三阶段策略,为自组织核心成员量身打造个性化成长方案。自组织培训赋能计划积极邀请行业专家、资深社工,聚焦项目策划、资源整合等关键能力,提供专业的赋能培训支持。创新项目培育计划以微创投大赛为平台,从32份提案中精挑细选出15个种子项目,提供91000元资金支持,并配备方案优化辅导、成果路演等全周期服务,助力居民自组织健康成长。
十五个项目落地,绘就社区共治图景,自治显成效
15个项目宛如15粒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社区土壤中扎根、成长,并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种子项目成功地吸引了周边银行、医院等超过10家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居民自发组织的服务活动累计惠及超过2000人次,使得“多元共治”的理念在居民自治的实践中深深扎根。
在民生服务方面,“红爷爷红奶奶护学岗保护学生上下学安全”项目组织退休老人组成护学队,累计守护300余次,成为校门口最坚实的“安全盾牌”,“以老助老,关爱小区特殊老年群体”项目低龄老人则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烦”的志愿者精神,聚焦小区高龄、独居、残疾老人群体,急他们之所急,难他们之所难,满足他们之所盼提供爱心帮扶。
在文化传承领域,“传承非遗清音 唱响和谐锦城”项目开展非遗宣讲,让四川清音走进各小区网格,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参与。环境治理方面,“管理好花草绿植,让美丽街面更美丽”项目动员居民志愿者,优化了5处街面花台,使得街面更加美丽。“全民健身是根本,太极健身妙无穷”项目衍生出“健身 + 志愿服务”的模式,成员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主动参与社区安全巡逻。“为民普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项目则通过“法律讲堂 + 邻里调解”的双轮驱动,让法治精神深入社区的每个角落。
此外,其余项目也在各自领域持续发力:有的搭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议事平台,提升居民自治效能;有的组织亲子阅读、文艺演出等活动,厚植邻里情谊;还有的开展技能培训、公益帮扶,助力居民成长与社区发展。15 个项目多点开花、协同发力,共同绘就了锦城社区治理的美好新图景。
多元共治格局,激活社区发展内生动力,拓展思路成果
本次表彰活动既是对过去一年公益微创投项目的回顾与表彰,也是激励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新开端。
在活动现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成果展示与荣誉证书的颁发交相辉映,四川口腔医院、木木工作室等爱心企业设立的义诊、理发便民服务区,与项目成果展相得益彰,彰显了“公益创投 + 资源链接”的协同效应。锦城社区通过建立资源对接平台,促进企业、社会组织与自组织的合作,形成了“社区搭台、自组织唱戏、多方助力”的良性互动。
自组织在前期赋能计划中积累的项目运作能力,为其与外部资源合作奠定了基础;社区推动的资源链接计划,又为自组织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了公益创投的“杠杆效应”。社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期望通过公益创投,让每位居民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未来,锦城社区将持续深化“培训 - 培育 - 赋能”的工作链条,推动更多自组织从“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让“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景象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