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成都站高架广场(南)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座承载着新中国铁路建设记忆的老站,在历经73年风雨后迎来了历史性蜕变。

当复兴号的风笛声替代了蒸汽机车的轰鸣,当智能客站的灯光照亮午夜候车厅,成都站的扩能改造不仅代表着城市交通枢纽的迭代升级,更是中国铁路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时代剪影。

笔尖落处,晕染开中国铁路的开篇画卷。成渝铁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这条全长505公里的铁路,打通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动脉。作为“新中国铁路长子”的起点站,成都站历经70多年岁月,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团聚与分离,承载了千万梦想的出发与抵达。青砖灰瓦间,铭刻着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背着蛇皮袋挤绿皮车的身影,定格着千禧年前后学子攥着车票奔向远方的踌躇,也珍藏着新时代旅客在自助售票机前轻点屏幕的从容,这些生动的群像,正是中国发展最鲜活的注脚。

笔触所至,勾勒出中国铁路的发展宏图。成都站的变迁,是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注脚。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时,全国铁路里程仅2.2万公里,且60%分布在东北和沿海。73年后的今天,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八纵八横”高铁网覆盖95%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当成渝中线高铁通车后,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将在1小时内穿梭于成渝双城间,车站北侧的蓉北商圈正以站房为核心打造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城市发展+区域协同”的升级模式,不仅续写着成都站作为“西南第一站”的传奇,更标志着中国铁路从“服务运输”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晨雾中的铁轨向远方延伸,仿佛与73年前的第一条钢轨在时空深处交汇。这条连接成渝双城的“黄金通道”,将继续书写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成都站,这座跨越两个世纪的交通地标,将始终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光荣与梦想,继续书写着属于西南大地的时代篇章。(文:唐海天,图:邹雨倩)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