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公安作为社会治理主力军,如何将“主防”理念融入基层实践?2024年以来,昆明市西山公安分局马街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创建“一个党建引领、三项主防措施、一套考核评价体系”的“131”主防工作体系,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实现警情下降、矛盾减少、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4年,辖区接触性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4.8%,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纠纷化解率达98.49%,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该所坚持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老民警带新辅警”机制,打造“马街枫警”党建品牌,组建以党员民警为核心的矛盾调解队、普法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微服务”“微宣讲”。
该所进行警网融合,织密风险防控“一张网”,依托“警情全要素”机制,对警情全要素式录入智慧平台,精准研判、及时抄告。2024年,通过智慧平台下发任务单177条,任务完成率达100%。针对警情高发区域,开展“步巡+骑巡+车巡”,延伸巡控区域,2024年,开展集中统一整治24轮次,设置治安卡点1个、巡查重点部位3个,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余份,下发整改通知书40余份,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7处。开展多元调解,拧紧矛盾化解“安全阀”。
该所针对矛盾纠纷,创新“点化、室化、综化”“三所联调”模式(派出所调解、律所调解、司法所调解),在辖区设立7个社区警网融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点,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通过联动调解,避免矛盾升级。
2024年,马街派出所梳理统计纠纷3432起,成功调解3380起,其中现场调解274起,调解成功率达98.49%。群防群治,激活平安共建新动能。组建“春雨‘马上帮’红袖标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7支,发展志愿者850余人。
马街派出所建立科学化、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指挥棒”推动主防责任落地见效。将警情压降、矛盾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纳入考核,实行“日碰头、周研判、月总结、季报告”,形成“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的导向。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防范,马街派出所“131”主防工作体系在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
记者 姜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