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辉,男,汉族,现年28岁,中共党员,2021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北街警务室民警,兼任县局警务实战教官,曾获得全省“一村(格)一警”职业技能练兵比赛竞赛“工作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记个人嘉奖1次。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从热血青春的警校毕业生,到初出茅庐的见习民警;从业务精湛的实战教官,到独当一面的社区民警,五年的时光,岁月如梭,青年民警刘龙辉从家乡兰考县来到汝阳,一步步蜕变、磨砺、成长,仿佛一棵泡桐树苗,如今已然亭亭如盖、已然成材,他也把焦裕禄精神贯穿于热爱的社区警务工作中,用青春和奋斗,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
“将社区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基层末梢,打通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新时期社区民警的职责和使命,始终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下沉一线、干在社区,做实做细基础防范工作,用心用意用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刘龙辉用精彩的青春故事,展现出社区民警的担当和奉献。
从英勇果敢的办案民警,到守护万家的社区民警,角色的转变不仅是工作场景的转换,更是警务理念的重塑。2023年接手社区工作时,面对城区复杂的治安环境,刘龙辉也曾感到迷茫,办案民警习惯了以案件为核心的工作节奏,而社区民警要直面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这些理念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金科玉律”,更让刘龙辉在角色转换中脱颖而出!
化干戈为玉帛,五次听证化解宅基纠纷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社区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宅基纠纷引发的各类矛盾又是造成冲突或者治安案事件的重要诱因,这一点对于刚刚到北街警务室工作的刘龙辉而言深有体会,在接处警、查办案过程中,他就紧盯邻里间此类纠纷,全干预、勤调处,成功化解一起多年来的宅基纠纷。
“以前都是参与接处警和执法办案的多,对于群众工作我还是有些生疏的,自从到警务室工作以后,天天泡在社区,天天走街串巷,我突然感觉其实这些工作最接地气,最能彰显派出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从2023年年初开始,刘龙辉就曾经先后两次出警,处理社区张某和李某两家因宅基纠纷的打架警情,社区、土地所、派出所等部门也都在不同时间主持调解工作,但由于宅基证照等原始资料部分缺失,相关当事人或已离世或已不在本地居住等因素,张、李两家的矛盾日积月累,“剪不断、理还乱”,不断升级,为了防止事态扩大,从根本上消除因该矛盾可能引发的案事件,从2023年11月“转行”到北街警务室工作开始,刘龙辉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两家的宅基纠纷彻底解决!
经过两个多月细致的走访,在镇政府和社区的鼎力支持下,刘龙辉深入了解两家纠纷的“来龙去脉”,在城关镇土地所、信访办等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2024年1月22日,相关部门和部分村组干部、群众第五次召开听证会,对两家宅基地边界进行明确划分,最终这场因宅基纠纷引发的邻里矛盾得以化解。
安全责任大如天,三次走访消除火灾隐患
北街警务室辖区面积近23平方公里,辖区涵盖城区西街、北街、南街和该镇青气、罗沟、寺湾等行政村,城区、城中村、农村并存,尤其老旧小区多,各类安全风险隐患苗头线索多,治安要素复杂,管理难度大。
2025年3月份,在对一个榨油作坊检查过程中,刘龙辉发现场所内的电线私拉乱接,像“蜘蛛网”一样,存在很大的隐患,于是劝说店主尽快整理,店主是一位大爷,打量着身着警服上门检查的刘龙辉,认为影响了自己的生意,当场就黑了脸:“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我的生意干了这么久都没出过事!”面对店主的不理解,吃了“话头”的刘龙辉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留心在检查下一家商户时打听油坊大爷的情况:大爷姓张,家境不好,常年独居,一个人经营油坊,生活很清贫。于是,几天后,心有所动的刘龙辉换上便装再次来到店里,但张大爷仍不由分说,仍然让民辅警吃了“闭门羹”…
前度刘郎今又来!又过了几天,“厚脸皮”的刘龙辉和社区干部一起第三次登门,他带着自制的火灾案例短视频,结合近期媒体报道的“九小场所”内线路起火的案例,耐心解释道:张叔,您看这电线缠得像蜘蛛网,现在正是用电高峰期,万一短路,整条巷子都跟着遭殃啊!社区干部也在边上不断劝说,面有惭色的张大爷最终点头同意,刘龙辉帮忙联系了电工,帮着重新铺设线路,作坊内安上了崭新的配电箱!张大爷拉着他的手感慨:“小刘,以前我是老糊涂了,说话有点重,你可别往心里去啊,以后我一定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第一”。
了解社情民意,实地解决物业纠纷
2024年6月份一天早上,当刘龙辉刚把警用电动车停在某小区门口时,就被门卫小赵拉住了:“刘警官你快去看看吧,业主和物业公司的人又吵起来了!”
原来,该小区是新建小区,入住率还不高,物业公司进驻人员也不够,最近因为地下室漏水、墙皮脱落等问题,业主们在微信群里频繁讨论,给物业管理人员提意见,热心的曹阿姨还带着几位楼长几次找物业协调,但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因为在群里说了几句“气话”,被“群管理员”移出了业主群…
“大伙儿先消消气,坐下来慢慢说。”刘龙辉第一时间先安抚“对峙”双方的激动情绪,把脸红脖子粗的双方“代表”请进物业办公室,耐心听双方陈述事情经过。听着业主们七嘴八舌的抱怨和物业公司经理不停的解释,刘龙辉在工作笔记上记下几处漏水点位,突然想起来上个月在小区地下停车场巡逻见到的墙皮脱落情形,基本判断是大多数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不满、问题久拖不决的郁闷和愤怒,而物业人员也多次解释许多问题是开发楼盘的后期遗留问题,已经“成竹在胸”的刘龙辉没有急于评判是非对错,而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一一记录,开始盘算解决办法!
“走,大家伙一起,咱们先去现场看看去!”身材高大的刘龙辉卷起裤腿,猫着腰就钻进地下室,一处一处查看地下室渗水、掉墙皮的情况,一一拍照;而后,他详细查阅了小区物业管理合同、房屋质量保修相关条款的约定。在后续调解中,刘龙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出物业公司作为服务主体应当对于业主反映问题主动协调、督促整改,对业主诉求置之不理不恰当,同时也提醒业主表达诉求应合理合法,更不能有不当言论等情形。最终,经过刘龙辉实打实的实地调查、调解,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开发商三方协商,已经持续三周“旷日持久”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成功化解,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祥和!
精准服务特殊群体,一张身份证彰显警民情深
“警官,我妈妈90多岁卧床不起,身份证丢了,可办补助必须要用,这可咋办啊?”电话那头,李大哥带着哭腔的求助,此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刘龙辉揪心不已,表示明天一定会去家里看看,了解实际情况尽快解决。第二天一上班,刘龙辉就联系户籍民警,一同敲响了贺奶奶家的门。推开门,看到老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连睁眼都十分吃力,两位民警红了眼眶。原来,贺奶奶因病卧床插着胃管,儿女多次尝试带他去派出所办证都因老人无法起身而失败。"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刘龙辉拉着李大哥的手说道。
拍照成了最大难题:老人无法坐立,普通拍摄角度会导致照片不合格;插着胃管的特殊情况,也不符合身份证照片的要求。急事快办,特事特办,刘龙辉随即整理出了情况说明,带着资料找到所领导,一边向市局户籍科汇报,一边与省厅沟通,开辟出一条加急“绿色通道”!当刘龙辉把崭新的身份证送到贺奶奶床头时,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紧紧握住刘龙辉的手不肯松开。李大哥哽咽着说:"没想到一个电话,你们跑了这么多趟,真是太感谢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从小在兰考长大,来到汝阳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的刘龙辉,也始终传承着焦裕禄书记“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走街串巷时多问一句冷暖,调解纠纷时多付一份耐心,危难时刻多添一份果敢,万家灯火中多守一份安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真正成为了社区的“平安守护者”和百姓的“贴心自家人”!(袁胜洋 张慧)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