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邹平市人民法院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审判职能,着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辖区企业发展难题,以司法之力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底色。
3亿余元债务被盘活,较为稀缺的企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得到充分发挥,300余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彻底解决……重生后的邹平神鲁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鲁公司”)以全新的面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3年,邹平法院到濒临破产的神鲁公司走访调研时,现场为企业开出了可以通过破产重整引入战略投资人挽救企业的“药方”。
“良方”已开,“政府主导风险管控和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的府院联动工作思路则是“强心剂”。邹平法院在办案中积极与政府专班对接,针对部分银行债权人、国企债权人迟迟无法确定表决意见的情况,由政府出面协调确保重整计划顺利通过。
首期重整投资款的到账给企业带来希望,但后续两笔投资款却因投资人公司经营情况困难迟迟未付款,重整计划陷入了执行困境。邹平法院依法履职,积极依靠专班、指导管理人团队,共同研究确定寻找新的投资人将重整项目盘活,稀缺的环保资质吸引了上市公司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的重整投资人参与破产重整,新的重整计划草案(修正版)很快得到债权人会议通过,全部投资款也顺利到位。
神鲁公司的“蝶变重生”,是邹平法院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邹平法院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李新国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及专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措施十六条》,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0年在韩店法庭组建专门金融审判团队,率先设立“赋强公证”工作室。2023年成立金融巡回审判点,入驻邹平市法智护航中心,更好地服务企业家协会。引进智能化破产办理平台。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平台设计标准基础上,按照“一网五平台”+小程序的架构建设,从案件监管、府院联动、投融资服务等五个方面创新升级,全面突破。目前,已吸引金融机构、投融资公司等15家机构入驻邹平智慧破产系统重整智金投资服务平台,为有市场价值企业获得重生带来一线生机。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多,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邹平法院2023年设立经开区商事巡回审判点,成立专业审判团队,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加强企业监管和保护,宣传新质生产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绿色转型等领域法律法规,助力新型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经开区商事巡回审判点深入辖区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50余次,开展金融座谈15次。
同时,邹平法院以“立审执破”一体化机制为切入点,持续探索执转破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执破通融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职能作用,自2024年以来,执破团队筛选3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所涉执行案件120件,执行标的4500余万元。”邹平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成涛说道。
邹平法院护航企业发展的底气还源于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措施细,对中小企业家协会企业及各镇街重点企业摸排梳理,建立台账,驻地法庭定期到企业走访,详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法律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企业“需求清单”化身法院“服务清单”。
此外,针对企业的普法需求,该院全面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普法宣传,为优化企业服务提质增效。自2024年以来,进企业普法宣传70余次,开展法治体检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