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为帆破浪行(主题)

——记全国劳动模范刘亮(副题)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

谷雨过后,草木葳蕤。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看着车间内火热的生产场景,刘亮不禁感慨道:“进厂二十载,从操作工、班组长、工段长到车间副主任,一步步走来,心有热爱就能一路生花。”


刘亮在贵溪冶炼厂硫酸车间检查设备。采访对象供图

2005年7月,刘亮大学毕业后入职贵溪冶炼厂。自走进硫酸车间第一天起,他就把“掌握铜冶炼工艺、提升铜酸系统水平”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每天在车间仔细观察、用心记忆、系统思考,熟悉每一根管道、掌握每一个参数。2011年,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刘亮一举夺魁,完成了从新手到能手的进阶。

一家企业拥有独创技术,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核心设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化,是摆在贵溪冶炼厂全体职工面前的课题。在硫酸车间,二氧化硫风机是从德国整套引进、功率超5000千瓦的超大型核心设备。投用之初,电能利用效率不高,2016年,刘亮提出技术改造,被厂方专家拒绝。面对厂家技术封锁,刘亮带领团队展开试验,但由于没有考虑润滑油的改造,最初效果并不好。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刘亮团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依靠扎实理论基础和技术积累,成功对二氧化硫风机进行变频改造,在保障系统稳定的同时,每年节电超2000万千瓦时。

对传统产业升级而言,拥抱数字技术就是拥抱未来。刘亮作为厂内技术专家,以“用未来思考今天”的思维,助力企业迈向数字化发展新阶段。在协同创效方面,他带领团队以流程技术最优为前提、系统效益最大为目标,开展闪速炉、转炉、制酸工序协同攻关,开发出“铜酸协同管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将铜酸系统作业率提升至99.81%,每年创造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在数智赋能方面,团队研发全国首套大型汽车智能装酸系统,开启智慧装酸新模式,这套系统于去年投入使用后,工厂汽车装酸能力由每年30万吨提升至100万吨,每年新增利润7500万元。

扎根有色冶炼一线20年,从初出茅庐的操作工成长为行业技能专家,刘亮在一次次技术攻关、一场场创新实践中,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刘亮,正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青年职工投身技术创新,用劳动和智慧在有色冶炼领域书写精彩人生。

来源:江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