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日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投身于警队,敬畏热爱;他们专注于工作,务实笃行;他们深耕于专业,精益求精,他们是广元公安的“警营工匠”“警队尖兵”。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一位守护古柏37年的老民警和他的继任者,讲述最美劳动者的故事,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人!
暮春的阳光透过古柏枝叶,在翠云廊的巡护路上织出了一片斑驳光影,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轻抚着古柏皲裂的树皮,这是杜文波作为森林警察的第37个春天,也是他警察职业生涯最后一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山林。
三十七载风雨路:
千年古柏的守护传奇
1987年,杜文波从部队转业后,正式以森林警察的身份第一次走进这片千年古柏群。"这里每一棵树的树龄都在千年以上,它们见证过朝代更迭,可不能在咱们手里出问题。"老所长的话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年轻人的心里。
1989年大年三十夜,大雪纷飞,年夜饭还没吃完的杜文波便要出门巡逻,家人劝他雪天路滑别出门,他说不去一趟难安心,结果在一转弯处发生意外,身体随着摩托车翻滚旋转,冲下十几米深的山谷;1996年,一株名为“五子登科”的古柏树着火,火势从树干中间往顶端燃烧,他用梯子攀爬到树干上,不断向树干上端浇水,火焰和浓烟熏得睁不开眼,被呛得鼻涕直流;2018年11月,两棵400年的古树被人盗伐,面对嫌疑人的诡辩,杜文波和同事们夜以继日调查取证,通过缜密侦查,最终让其认罪伏法……37年来,杜文波的巡护笔记累积了满满一纸箱,这些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比任何年轮都更清晰地记录着岁月的厚重。
接力仪式在古柏下:
望远镜的传承与责任
2025年4月29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在翠云廊景区“翠云亭”进行,杜文波摘下警帽,郑重地放在石桌上,帽檐上的警徽在阳光下闪着光。
站在他身旁的是青年民警褚超。“这是剑阁柏,树龄2300年,身高29米,是翠云廊内最高、树龄最老的一株古柏,世界上仅此一株,妥妥的国之珍宝。”杜文波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掌心的老茧与皲裂的纹路和树干的肌理渐渐重合,“巡护时要注意它西侧的枯枝,风大时容易断落。”小褚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山风穿过柏叶的簌簌声交织在一起。随后,老杜从胸前取下望远镜,“这是2006年一位老领导奖励给我的,跟着我走过了19个春秋。”他轻轻的挂在小褚胸前,“现在交给你了。”小褚喉结动了动,郑重地敬了个礼,山风掠过,古柏的枝叶发出深沉的涛声,仿佛在为这场跨越代际的传承鼓掌。
年轻的眼睛里有星辰:
一个背包的新生
傍晚时分,小褚跟随着老杜回到警务室。褪色的黑色背包、磨破边的皮尺在柜子里整齐排列。“这些都是陪我走过了37年的老物件,也是我的‘宝贝疙瘩’。”老杜拍拍一个背包,上面的“小国旗”已经磨得发白,"现在该让它们歇一歇了。
随后,小褚打开自己的新装备箱,无人机、红外相机、智能巡护终端一一陈列。"老杜凑过去仔细看着,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泛起笑意:“好啊,咱们当年靠脚底板丈量的山林,现在有了‘千里眼’。不过……”他突然低沉地说道,“巡护设备虽然更好了,但也代替不了对每棵树的心意。你闻闻这柏香,比任何信息数据都更能告诉你山林的状态。”小褚点点头,打开窗户,让傍晚的柏香涌进屋子,与电子设备的冷光形成奇妙的交融。办公桌上,新老两本巡护日志并排摆放,旧日志的最后一页写着:“2025年4月29日,晴。将守护的重任交给接班人,心中无憾。”新日志的第一页空白待续,仿佛一张等待书写的青春答卷。
青山不老:
在年轮里续写春天
“五一”后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杜文波来到古柏下,他伸手抱住树干,仿佛抱住一位老友,那些与盗伐者对峙的夜晚,那些扑灭山火后的黎明,那些看着幼苗破土而出的春日,突然都在年轮的褶皱里清晰起来。“老伙计,以后就把你们交给年轻人了。”他对着古柏轻声说道。远处,小褚的巡护身影正在山间移动,沿着老杜走过无数次的路线,向更深的山林走去。
这是一个平凡的春日,却在千年古柏的记忆里刻下特殊的纹路。山风掠过,古柏的新叶沙沙作响。那些历经风雨的枝干上,新芽正在萌发。它们知道,守护这片青山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奏,而是代代相传的和声……
编辑:张 亮
责编:孙泽良
审核:陶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