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时,兰州九州大道社区的街巷还笼罩在薄雾中,可是党亚光卤味店的灯光已穿透玻璃。案板上新鲜的猪头肉泛着光泽,20余种香料在砂锅里咕嘟作响,这个来自河南驻马店的“90后”,正用15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黄河之滨熬煮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滋味。
千里赴陇 街头承匠心
2009年,16岁的党亚光跟随家族长辈从豫南平原来到兰州。“记得刚下火车,迎面的风沙裹着牛肉面的香气,我知道新生活开始了。”回忆让党亚光眼角泛起笑意。在家族传承的早餐卤味手艺的浸润下,这个少年很快在九州大道盘下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店。
为保证食材品质,党亚光坚持“跨城取材”。猪头肉选自距离兰州200公里外的定西散养黑猪,烧鸡必定采用当日宰杀的三黄鸡,就连凉拌黄瓜也要清晨5时前往大青山农贸市场采购。“好味道藏在细节里,祖辈传下的规矩不能破。”党亚光擦拭着案板说。他的秘制卤料更是经过百次调试,20余种香料按黄金比例调配,经8小时文火慢熬,成就了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招牌卤味。
勤劳严谨 小店赢口碑
凌晨3时,当城市还在沉睡,党亚光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清洗、焯水、卤制、切片,每道工序都带着刻进骨子里的严谨。“卤猪头肉要先泡血水,烧鸡必须凉水下锅,这些细节决定了口感。”他边说边将卤好的猪耳朵整齐地码放,案板上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
日均15小时的高强度劳作,党亚光却乐在其中。店里的招牌猪头肉,经8小时慢炖后软糯脱骨;秘制烧鸡撕开时肉汁四溢;搭配清爽解腻的小凉菜,吸引着九州大道的居民们纷至沓来。为拓宽经营,他还增加了粮油销售,“多一份营生,就多一份保障。”靠着这份勤劳,小店日均销售额稳定在千元以上,成为周边居民心中的“放心档口”。
扎根兰州 异乡筑新家
15年的时光,党亚光不仅收获了事业,更在兰州扎下了根。他将父母接到身边,在九州片区购置了温馨的三居室,让异乡真正变成了家。“刚来时住的是地下室,现在能让家人住上楼房,一切辛苦都值了。”说起这些,他的眼中满是自豪。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党亚光格外重视教育。儿子已上初中,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女儿正在上小学,表现优异。尽管每天收摊已近深夜,他仍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再忙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们知道努力就能改变生活。”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当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时,党亚光笑着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健康,看着孩子长大成人。”在他看来,能够用双手撑起一个家,让顾客吃上放心美味,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从初来乍到的异乡客,到扎根兰州的“新市民”,党亚光的故事是万千奋斗者的缩影。在九州大道的烟火气里,他用一锅卤味温暖着食客的胃,用15年的坚守诠释着幸福的真谛。正如他所说:“日子就像这卤汤,慢慢熬,总会熬出好滋味。”这样的奋斗故事,每天都在黄河之滨的街巷里悄然上演,汇聚成新时代兰州最动人的城市注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