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已致26人丧生、数人受伤。印方认定巴基斯坦与袭击有关联,于23日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暂停两国间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分配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
莫迪(资料图)
这让印度感到非常愤怒。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政府是幕后的“组织者”。所以,事件发生之后,印度便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措施,这其中就包括了暂停印度河水共享的合作,如果巴基斯坦长期得不到水资源的话,它们的农业将遭遇非常重大的损失。而且,最新消息显示,印巴双方军队在24日夜间发生交火,虽然“没有向平民开枪”,但所有迹象表明,印巴关系正在螺旋下降。巴基斯坦方面也发出了警告,可能将爆发“全面战争”。这个时候,印度总理莫迪中断了访问回到国内,坐镇中央来应对这场危机。
尽管这次交火的等级很小,居民日常生活都没有受到干扰,但考虑到当前印巴剑拔弩张的背景,半点火星都容易导致局势骤然升级。此前,一股武装团伙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了武装袭击,造成多人伤亡。事后,巴方虽然也发表了谴责恐怖行动的声明,但印度一口咬定这股武装势力是受到巴方支持的。类似的事件一旦发生,是不是“假旗”行动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巴有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如果有一方已经蓄势待发,那么是幕后推手的嫌疑也就浓重几分。
莫迪(资料图)
印度政府非常愤怒,加上莫迪强硬的报复风格和以小博大的思维,立刻就将这一袭击归咎于巴基斯坦方面的挑衅,于是仅仅24小时不到,印度方面就宣布了外交和战略上的反制措施。
23日当天,印度关闭了通向巴方的唯一陆路通道检查站,并全面开始驱逐在印的巴基斯坦公民,要求在48小时内离开印度。随后印度单方面终止履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停止该河与巴方共享。
面对印方行动,巴政界高层呼吁各党派在危急时刻搁置分歧,团结在一起应对印度的行动。巴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则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对措施。巴政府暂时还没有展开行动,但有政府消息人士对外透露称,巴政府已决定对印度作出强有力的外交回应。在现阶段,双方的博弈还保持在外交领域,但这起事件最终引发两国间军事对抗的风险依旧存在。克什米尔问题本就是印巴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双方已多次围绕此地大打出手,而现在的情况与2019年时有相似之处。
莫迪(资料图)
印巴有过三次全面冲突。第一次是1947年至1949年,围绕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的第一次战争,结果是一分为二,各控一边,形成直到现在也没有太大改变、但双方均不承认的分界线,也是全世界至今最著名的未定国界线之一。第二次是1965年,印度企图大规模渗透并多占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反击,双方坦克集群在荒漠激战,最终谁都没占上便宜,重回战前边界线。印度这种惯性的蹭蹭蹭战略,确实令人无法忍受。第三次是1971年,印度趁巴基斯坦的东半部领土闹分家,趁你病要你命,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分家成功,是为今天的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领土缩水18.5%,人口缩水45%,实力大损。战前印巴两国规模勉强相当,战后巴基斯坦沦为小国,永远失去了和印度抗衡的实力基础。
对于这次恐袭事件,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对于恐怖组织都是非常深恶痛绝的。而且,之前在巴基斯坦也发生过针对中国人的恐袭事件,中方也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其次,这次恐袭事件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也没有任何恐怖组织宣称对此事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