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软弱无能,花钱花不少,打仗打不赢。
关键是这仗打输了之后,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人家胜者“赔钱”。
慈禧说过一句话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单是一个《辛丑条约》,就赔出去了4.5亿两白银,这些白银要是放在现在,那得值多少?
甲午战争让清政府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与外国列强的差距,但是为时已晚,外国列强已经盯上了中国的各种关键产业。
最先沦陷的就是海关,然后就是铁路,再然后就开始开采中国的矿产。
清政府软弱无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赚中国人的钱,拿走中国人的宝贝。
不过,清政府管不了的事,百姓来管,清政府不敢做的事,百姓来做。
当时的百姓也纷纷崛起,他们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义和团的组织。
当初的太平天国也是民间组织,但是他们被帝国主义和清政府联合镇压,最终还是失败了。
而义和团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他们并不反清,只是反抗帝国主义。
当时的外国人十分嚣张,根本不拿中国的老百姓当人。
一般人被洋人欺负之后,第一时间当然是去找政府为自己承压,但是当时的官府也不敢惹洋人,他们甚至还会与洋人联手欺负百姓。
官府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作用,他们无法保护百姓,老百姓只能靠自己寻求公道。
于是,义和团这个民间自发的“反抗洋人”的组织便应运而生。
义和团的行动效果非常好,之前那些嚣张跋扈的洋人,只能低调行事。
这些洋人自然也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他们可以去找给他们撑腰的政府,从国家层面施压。那些帝国列强知道中国的义和团后,马上就给清政府施压,要求清政府亲自出手消灭这些人。
但是这件事一直没有动静,因为清政府里有些人也早就看洋人不顺眼了。
当时的洋人虽然嚣张,但还没有嚣张到直接带兵进入中国的地步,因此想要清剿义和团,还是得靠清政府出兵。
可清政府又不愿意出兵,于是这件事就卡在这里了。
但是事情终究还是要解决的,此时的洋人和清政府,各有各的心思,唯独义和团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清政府这边,有人希望义和团清理洋人,于是便在朝中将他们保了下来。
虽然清政府没有明确拒绝出兵剿灭义和团,但是他们也确实是没有拦着义和团。
洋人那边可就坐不住了,只要义和团一天没有剿灭,他们的大使就要过一天提心吊胆的生活。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洋人在天津聚集部队,准备一路打到北京来。
当清军发现这群气势汹汹的野蛮人时,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先在入海口埋好水雷,阻止八国联军坐着舰船直奔北京,然后又借助大沽炮台,对前来的八国联军进行威慑。
八国联军一直在说,他们这是去找义和团的麻烦,不会影响到清政府,但是这种话又有谁会相信呢?
而此时的北京城内,正在紧锣密鼓地商量对策,众人各说各的,有人想要直接让洋人进来,有人觉得应该将洋人拦住。最终慈禧选择了后者,选择与八国联军开战。
虽然慈禧的口号喊得挺响,但是当真的开战以后,清军完全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
虽然清军找来了义和团当帮手,但是这些使用冷兵器的百姓,在战场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上去之后完全就是活靶子。
败报很快便传回了北京,慈禧被吓了一跳,她赶紧准备撤退计划,同时她又把李鸿章找了回来,让他负责跟八国联军议和。
此时的李鸿章在南方,担任两广总督,本来这边是没他什么事的。
但是慈禧临时将他调任直隶总督,就是想让他回来负责求和。
为了展示出“求和的姿态”,清军收到的命令是,从后面偷袭义和团,不要与八国联军开战。被人当“一次性刀片”的义和团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清军偷袭了。
如果清军和义和团联手抵抗的话,八国联军的进军速度可能也没有这么快,可现在清军和义和团先干起来了。
八国联军可不管清军是不是反水,就算他们全歼清军,清政府也不敢说什么。
清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八国联军,根本不敢打,就算挨打也不敢还手,只能是一步步败退,很快就退无可退了,因为他们身后就是北京城。
北京城的城墙对于八国联军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障碍,很轻松就能攻破。
更别说还有当地的百姓给他们指路,还有的百姓为了赏钱,带着八国联军从城墙上的漏洞进入了城内。
此时的城内有很多清军和义和团的人,到了现在,他们不想联手也不行了。
北京城内的战斗持续了很久,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无恶不作,将皇宫里的宝物洗劫一空,还烧毁了圆明园。
清朝的皇宫里,藏有本朝与前朝四百多年来积攒的文物,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却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
在逃跑路上的慈禧数次催促李鸿章议和,虽然李鸿章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但是他也没有办法。
当时的八国联军想着除掉慈禧,李鸿章则是给慈禧说好话,将错误都推给了别人。
最终,慈禧的命保住了,但是清朝面临的是不平等的条约和高额的赔偿款。
八个国家的大使面对李鸿章,他们左算右算,最终得出的赔款金额是个天文数字。
不光是中国人觉得多,洋人都看不下去了。
因此有人建议,将这些白银中的一部分用来当作关税,这样一来,外国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利益就更大了。
八国联军同意了这个办法,众人又来来回回算了很多次,最终得出的数字是四亿五千万两。清政府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于是各国便同意让清政府“分期还款”。
按照《辛丑条约》,清政府需要在三十九年里,连本带息拿出白银982238150两。
虽然清政府一直在努力搞钱,努力还债,但是这些钱一直到清朝覆灭都没有还上。
但是这并不代表流出去的白银就不多,现在民间已经不剩多少银子了,因为清政府全都拿出去赔给别人。
如果按照银价来计算的话,现在的一克银子8.17元人民币。
清朝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7.3克,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就是304.741元。
就按照一两银子305元来计算,这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就相当于137250000000,也就是一千三百七十二亿五千万元,这个数字大到难以想象。
其实还有一种算法,就是从财政的角度来算,当时的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八千万两,八国联军想要直接拿走清政府六年的全国财政收入。
而我国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来到了219702亿元,如果再翻个六倍的话,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当然,现如今我国已经十分强大,再也不会出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事情。但只有铭记昔年之耻,我国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拥有不惧任何国家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