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他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并称“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朱彝尊还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绝人,读书过目不忘。他早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广泛游历,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应试博学鸿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入直南书房,继续参与编纂工作。后来因病归乡,专心著述。
朱彝尊是清代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开创了清词的新格局。他主张词应“清空”“醇雅”,推崇南宋词人姜夔、张炎的风格。他选辑的《词综》成为推衍其主张的重要工具。朱彝尊的词作多写琐事、宴游、咏物,风格清丽婉转,意境醇雅净亮。
朱彝尊一生致力于藏书与学术研究,他的藏书处名为“曝书亭”,藏书丰富,自称“拥书8万卷”。他精于金石文史,游历四方,对祠堂荒冢、破炉残碣上的文字都细细搜剔考证。他的学术成就包括《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他还编有《明诗综》《词综》等重要选本。
朱彝尊以善隶书著称,与王时敏、郑簠并称清初隶书三大家。他的隶书取法《曹全碑》,用笔流动飘逸、轻松舒展,结体方扁端庄、从容典雅。他的书法作品平和秀雅,古意盎然。
朱彝尊的隶书主要取法汉代的《曹全碑》,其用笔流动飘逸、轻松舒展,结体方扁端庄、从容典雅。他的隶书作品整体风格清秀典雅,古意盎然,展现出一种平和秀雅的美感。朱彝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使作品既有古意又不失个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核实过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