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起买车,不管预算多少,总有人会建议:

“别犹豫了,卡罗拉,闭眼买。”

就像你不知道吃什么就点肯德基,不知道穿什么就买优衣库——

它可能不是最惊艳,但一定最稳妥。

但现在呢?卡罗拉好像跌落神坛了。

数据显示,2024年它在国内的销量只有10万出头,一口气掉到“轿车销量榜”的30名开外。

说来也奇怪了,明明卡罗拉依旧省油、省心,稳定,怎么就突然卖不动了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情。



谈起这个话题,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在我看来:

卡罗拉没变,变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说到底,要论省油、耐用、稳定,卡罗拉现在还是那一套,没出什么错。

但问题是——中国人早就被国产新能源车“惯坏了”。

你想想,过去花十来万,能买到的是什么?

一个织布座椅的卡罗拉,一个卤素大灯的轩逸,一个还要自己加装导航的朗逸……

现在呢?

同样是十来万,甚至更低的价格——

你能买到车机丝滑、全景影像、座椅通风一应俱全的比亚迪、银河、长安,甚至还有高阶辅助驾驶。



说白了,我们已经被这些“标配堆料”,喂得胃口太大了。

再回头看卡罗拉这类传统合资——哪怕它不差,也真的让人提不起兴趣。

甚至在不少人眼里,它连最基本的诚意都没有,就像是还活在“割韭菜”的时代。

就这种情况,怎么能怪卡罗拉呢?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轩逸、朗逸不也是这些配置吗?为啥人家销量没大跳水?”

这话看着有理,但实际上——它们跟卡罗拉,讲的根本不是一个故事。

从配置层面看,轩逸和朗逸,的确也挺“寒碜”的:

织布座椅、卤素大灯、老款车机……都有。

但你别忘了,人家的定价,是真降下来了。

譬如现在卡罗拉入门版售价8.38万,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 + 收音机 + 织布座椅,就完事了。

这配置,真的无力吐槽。

但你再看朗逸,6.3万起售;轩逸,6.98万起。

都是合资、也都简配,但后者的价格一刀接一刀——换你,你会选谁呢?



更要命的是,卡罗拉不仅配置差、比别人贵,它的诚意还不是很足。

你看大众朗逸,人家虽然“套娃”,但至少是围着中国市场去设计、去投放的:

产品改款、配置变化、宣传节奏,都是配合国内节奏走的。

轩逸就更不用说了,东风日产都快把这车“中国产”了,一代一代改,样样都是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做。

可丰田呢?卡罗拉也好,雷凌也好,说到底就是个全球车。

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巴西、泰国、印度、美国、中国,一视同仁。

那问题就来了:你都不把我当“特别的市场”,我凭什么愿意为你多掏这分钱?

说白了,你既然想做全球化,那就别怪中国消费者“不讲情面”。



此外,丰田的品牌影响力,早就不如从前了。

过去说起丰田,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省油、耐造、不坏。”

一句“开不坏的丰田”,几乎就是它的金字招牌。

可现在呢?

“省油”这张牌,直接被新能源车废了。

你丰田双擎百公里4-5L油耗,人家纯电动十块钱就能跑一百公里,插混还能全靠电通勤,根本不烧油。

消费者换了车之后才发现:

哎?原来不是丰田省油,是油车都费油。

再说“耐造”——以前你能开10年不坏,现在国产车直接把“耐造”写进质保条款里:

8年20万公里三电终身质保,电池衰减包退换。

就问一句,你丰田敢跟吗?

光靠“稳定”这俩字,真的已经打不动人了。



更何况,这两年丰田的品牌信誉,也在一点点“自毁”。

你看看那些新闻:

子公司大发汽车,爆出174项安全测试造假,波及百万辆车;

兄弟品牌日野,长达20年尾气排放数据造假,集体下跪道歉……

甚至还有好几起卡罗拉新车断轴、雷凌刹车门这样的失车事件,直接把“可靠性”这张底牌打穿了。

试问,这样的丰田,还能靠什么让人买单?



说到底,当“品牌光环”不再是护身符的时候,真正拼的就只有产品本身了。

可回头一看,卡罗拉的配置、智能化、空间、价格——哪一项真拼得过人?

没有。

所以自然而然地,一代神车“丰田卡罗拉”,相较之前直接卖不动了,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