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辆!这个数字,让所有质疑中国轿车的人都闭上了嘴!”
4月21日,吉利的浙江湖州长兴工厂总装车间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随着最后一道工序检查完毕,一辆崭新的吉利第4代帝豪(参数丨图片)2025款缓缓驶下生产线,来到众人眼前。这是帝豪家族开启第四个百万时代的起点,更是中国自主轿车的历史性突破。
将时钟的指针拨回到15年前的2009年,这一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却深陷“低端困局”——在轿车市场前10榜单中,竟无1款自主车型。在这样的背景下,第1代帝豪横空出世,不仅改写了吉利的企业命运,更成为中国品牌对抗合资阵营的关键转折点。
15年,400万辆、多次蝉联中国A级燃油车家轿销量冠军、畅销全球25个国家、成为沙特销量第一、菲律宾第二的中国品牌轿车……这些数字,正是对帝豪这些中国品牌坚守者最好的回答——当年那批被嘲笑的"国产实验品",如今已跑遍世界每个角落,那些质疑的声音早被全球400万帝豪车轰鸣的引擎声碾得粉碎。
在工厂生产线上,第4000001辆帝豪车正在装配,机械臂挥舞的轨迹仿佛在书写一个崭新的时代——属于中国轿车的黄金时代,真的来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中国品牌不是在造车,而是在改写游戏规则。
从“中国质疑”到“中国答案”
“中国人造不出好家轿?”
2009年,尽管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自主品牌却陷入“寒冬”,合资品牌的4S店人头攒动,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的成交价动辄15万元起,但仍供不应求,而在自主品牌的展厅中,6万元以下的“廉价车”堆积如山,销售人员蹲在门口抽烟,半天等不来一个顾客。
这个时候,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讲,要么做一款能活下去的车,要么等着被市场淘汰。一时间行业论坛哀鸿遍野,当行业大佬们都在讨论中国汽车如何过冬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中国汽车如何过冬》的对话节目中语惊四座:我没有感到寒冷,要说冬天,对于我们吉利也是一个暖冬,生产在加班加点,许多机会在等着我们。
8个月后,2009年8月,帝豪EC7以"破局者"姿态登场,让吉利实现了三重突围:一是安全突围,以46.8分的CNCAP五星成绩,打破"国产车不安全"的偏见;二是价格突围,7.98万起售价却标配ESP,重构A级车价值体系;三是渠道突围:800家经销商中60%完成形象升级。
没有帝豪就没有今天的吉利。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吉利的品牌基因——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从第1代到第4代,帝豪累计 9 年稳居中国家轿销量前十,打破了中国人造不好家轿的“质疑”,并逐渐为吉利注入持续发展的动能。
如今,第4代帝豪2025款的出现,不仅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不仅能造好家轿,更重塑了家轿价值标准,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答案”。当合资品牌还在用"减配降价"收割市场时,第4代帝豪2025款正以"价格下沉、品质登顶"的颠覆姿态,重新定义6万级家轿的价值标准。它用6万级的价格,以宽体低趴的新中式设计、世界级的BMA模块化架构、安全可靠的冠军品质、越级领先的智能科技等四大冠军基因,让全球家庭享受到了“经济舱的价格,头等舱的体验”。
帝豪的这种"技术下放"战略,正在演绎一场精彩的价值升迁。同样正因为有了帝豪的“技术普惠”,消费者才愿意相信极氪、银河的"豪华平权"。这种"金字塔式"的品牌进阶策略,比直接冲击高端更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
从“中国标准”到“世界标杆”
“现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新中心是中国。”
当外媒逐渐确认并频繁公开论断时,世界汽车工业的权力版图正在重塑,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从“跟随者”转变为“定义者”。帝豪等中国品牌的崛起,正是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最佳注脚。
一串串数字证明了一切:帝豪畅销全球25个国家,全球总销量直逼400万辆大关,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一个家庭选择帝豪,车身叠起来约650座珠穆朗玛峰、覆盖面积约4700个标准足球场,首尾相连绕赤道约460圈。
中国轿车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虚心求教的“学生”,变成了制定标准的“考官”。帝豪400万辆的全球销量,不仅是一个销售数字,更是中国品牌重新书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的证明。这有两重意义。
其一,撕开合资品牌垄断的铁幕,带动中国品牌破局。A级轿车市场,历来是合资品牌的“战略堡垒”,2009年,中国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份额仅为12%,帝豪的诞生,成为自主品牌正面抗衡合资的关键力量。2025年,中国品牌在6-10万元家轿市场的份额已飙升至47%,形成对合资品牌的“反包围”。
其二,打破“中国制造等于廉价”的刻板印象,成为全球市场的“价值标杆”。据悉,帝豪是第一款获得E-NCAP四星安全认定的车型、第一款获得出口免检资格的轿车;第一款获得中汽研汽车可靠性管理流程认证证书的车型;并且连续两年获得J.D. Power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紧凑型轿车TOP1权威认证。
更重要的是,帝豪扮演了中国汽车工业"金钥匙"的角色,成功打开了重要的两扇大门:一扇“高质低价”的国民家轿大门,另一扇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全球化大门。从安全到智能,从燃油到混动,帝豪的每一次进化,都在重新定义“全球家轿”该有的样子。
这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人云亦云,是帝豪15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进化——坚守燃油车市场,在技术上进化。例如,其CVT变速箱经历了百万公里级的品质淬炼,从黑河-40℃的极寒测试,到吐鲁番70℃地表温度的暴晒试验,到青藏高原的低氧环境验证,再到到海南高湿度盐雾腐蚀测试……累计超过1000万公里的实车测试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0圈。很明显,帝豪已经不是在坚守燃油车,而是在重新定义燃油车的技术天花板。
帝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品牌已掌握了一项关键能力——在不同技术路线中都能培育出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或许比选择某条技术路线更重要。
郭博士说:
从中国制造的品质质疑到世界标杆的价值认可,帝豪用15年完成的一场漂亮的“三级跳”。从0到400万辆,帝豪用实力证明了中国汽车可以重新定义全球出行市场的价值标准。从4000001辆开始,帝豪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的故事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