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一棵草都要进口?到底是什么草,为什么中国不能自己栽种呢?

听到苜蓿这种植物,很多农民比城市里的群众更清楚一些,因为这是喂养牲畜重要的草。

苜蓿一直被称为“战略级物资”,在此之前中国一直跟美国进口,而且美国不允许中国从其他地方进口。

一直到中美关系僵硬后,才彻底放开中国对全球各国的交易,苜蓿贸易也迎来新的希望。



随着2016年,中国第一次从阿根廷进口苜蓿草后,终于首次打破被美国绑架的16年局面。

如今快十年过去,中国是否完成苜蓿草的自给自足了呢?

若是还在大量进口,那中国又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自产自销的内循环呢?



为什么中国不种

中国不是不种,而是种植起来十分困难。

苜蓿是草中王,特别是对于奶牛养殖中来说,一旦缺少苜蓿,使用的大豆都要多一倍。

苜蓿一亩地能够提供的蛋白质,相当于两亩地的大豆,在有限的资源、土地上,中国自然是第一时间去展开种植。

然而,苜蓿十分娇气,种植的时间不对、地点不对、连施肥不对,都会出现干枯,无法用于牧草。

2010年开始,中国大范围地栽种苜蓿,每一年国家还会拨款5个亿,专门用于苜蓿的栽种。



这笔钱的来历,也是无数血汗积累起来的。

2006年,中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大政府开始组织群众去种植苜蓿。

苜蓿是奶牛最喜欢吃的草,但栽种起来需要精心养护,一旦出现施肥过多、雨水泡根的情况,则不能再栽种下去。

第一年,在绍根镇政府的带领下,一次性种植超过2000亩苜蓿。

然而,在种植后却一分钱都没有赚到,不是太老就是太硬,不符合牲畜食用……



2007年,当地群众再次种植2000亩,可结果还是一样。

在内蒙古边缘一带,种植苜蓿的人不少,但因为靠着风沙、导致苜蓿很容易被连根拔起,连落脚处都没有。

这一年里,政府还多给当地政府一些资金,用于新品种的培育。

遗憾的是,这一年的苜蓿是因为种植时间不对,苗长不出来,才会有人放弃去种植。

随着奥运会开幕后,中国在全球的名气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农产品纷纷寄到国外,苜蓿也有更大的缺口。

中国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去购买美国的高价苜蓿。



大量从美国进口

2008年开始,国内的牧场开始使用苜蓿喂养奶牛,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牛奶需求量大,导致苜蓿的需求也跟着提高。

由于需求过大,中国自产的苜蓿极少,只能从国外进口。

当时,美国成为最大的进口地方,从最初的2万吨到十年后的50万吨,再到2021年的178万吨。

苜蓿的进口价格也从2000多元一吨,上涨到最高的5000多元一吨……



2022年,仅仅是从美国进口的苜蓿就高达140万吨,而且这还是中国和美国有着贸易战的关系,导致对方出口量减少。

但从苜蓿的出口量来说,美国依旧是“绑架”着中国。

他们很清楚中国需要大量的苜蓿,只有美国能够完成中国一次性的大批量采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被逼着扩大产业种植,2021年和2022年的中央文件之中,就有提到苜蓿的产量提高问题。

可我国的耕地资源有限,一旦种植上苜蓿,就要完成一轮全新的肥料增减。

苜蓿十分耗费营养,土质若是被轻易改变,那对中国自己的粮食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利用非粮食种植期间去种植苜蓿,依旧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美国却不同,美国人只有3亿,但他们的土地却十分肥沃,且用于粮食种植的地方十分多。



哪怕是不用种植粮食,也能挪出大量的空余地方去用于栽种苜蓿。

为了应对美国的涨价,中国也想过很多的办法,既然没有办法自己栽种,那只能从其他地方进口一些苜蓿。

只要减少从美国进口,那中国就会卡脖子,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只是在少量上得到优化。



首次打破从美国进口

2010年后,中国对苜蓿量有所增加,美国单方面的涨价,导致中国畜牧业的成本提高不少……

为此,中国开始去全球找新的合作商,只可惜各地都很少有人去种植苜蓿,也没有办法一次性给中国这么多苜蓿。

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开启后,中国终于在阿根廷谈下合作,对方会采取种植苜蓿的方法,售卖给中国。

可是,苜蓿种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从2014年谈合作,到2016年第一批到达中国的内蒙古、天津等地,足足用了两年时间。



2016年7月,从阿根廷进口的苜蓿到达411吨,价值15万美元。

考虑到中国是第一次从阿根廷进口,天津检疫局提前做好准备完成这一次的合作。

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阿根廷能够提供的量,也只有几百吨,并未突破千吨。

但中国自身、加上美国购买以及阿根廷提供的苜蓿,依旧是得不到中国的需求。

这几年来,农村土地越来越少,耕地需求量大,导致很多地方都不允许种植牧草,更是挤压苜蓿的种植空间。



至于牧场附近的区域,又只有固定的种植面积,根本达不到剩余的干草储备。

其次,苜蓿的含水量高达80%,若是要全部制作成干草,那对于苜蓿的种植需求则更高。

需要在苜蓿成熟后的几天内,就迅速地收割下来,并且大太阳暴晒,抑或者采取工业脱水。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极其耗费人力物力,无形之中也是增加成本!



结语:苜蓿不是中国不能栽种,而是受到耕地保护,很多地方已经不能栽种苜蓿。

在有牧场的地方,能够栽种苜蓿的面积又很小,完全满足不了中国牧场对苜蓿的需求量,导致中国不得不从美国、阿根廷去进口。

现在美国和中国死磕经济,一旦美国不出口苜蓿,那中国只能自产自销,或者是加大从阿根廷去进口。

可无论哪一种方法,中国的苜蓿需求都会被人卡脖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