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首个“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示范中心”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挂牌并投入使用,至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已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的241家医院落户。


▲3月31日,“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示范中心”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挂牌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其病因复杂,且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长期困扰患者生活。2021年3月,在武田中国支持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以下简称“关爱中心”)公益项目。关爱中心聚焦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提升生物制剂患者的输注体验。从2024年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更具有示范作用的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IBDQCC)医院,授予“关爱示范中心”的称号。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爱中心在全国相继落地,该项目持续拓展服务半径:一方面以多元形式深耕患者教育,通过线下科普讲堂、线上云课堂等立体场景,将规范化诊疗理念、用药管理知识、生活方式指导融入疾病管理全周期,助力患者建立主动防控意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自愈”;另一方面聚焦基层医疗能力建设,通过标准化诊疗培训、多学科会诊指导、远程医疗技术赋能,帮助县域医院提升IBD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及长期随访能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家门口”。关爱中心始终以“患者教育+基层赋能”双轮驱动,不仅为病友们搭建起科学抗“炎”的知识桥梁,更通过夯实县域医疗服务网底,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精准护肠”的公益力量,让每一位患者在全病程管理中收获治疗信心与生活希望。




▲“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

截至目前,“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受益患者达3万余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累计开展患者教育活动2000余场,覆盖10万余人次。

IBD介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瘘甚至癌变,像一位“难缠的肠道入侵者”,长期困扰患者生活。其病因复杂,与遗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衡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且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通过药物控制、生活方式调整甚至手术进行终身管理。

随着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肠镜检查、血液检测等是关键诊断手段,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为治疗带来突破。及时规范治疗并配合饮食调理、心理调节,能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相伴·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中心”名单

供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

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吴美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