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兵之初
薛翔炜

点击进入:一、边防在那遥远的地方——五、新兵也有“毕业季”


班内体能训练(摄于2017年4月)

六、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果说,授衔仪式是我们“破茧成蝶”享受荣光的神圣时刻,那随后的现场分兵,则又将我们所有人拉回到现实当中。虽然无法决定去向,但战友中,有的想去樟木“坚守孤岛”,有的想去定日“守卫珠峰”,几乎人人都有自己向往的“心中归宿”。上级领导有条不紊地点名分兵,分到心仪单位的战友们无不暗自兴奋,若谁被点到去“铁拳四连”这样“八卦炉”一样的单位,大家都会向其投去安慰的目光。

分兵结束后,全连即刻带回。队列里出奇的静,谁都没有说话。我没有“熬出头”的欣喜,内心满是对未来的惴惴不安。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我偏偏被分进了“铁拳四连”的尖刀班——1排1班。“铁拳四连”和新兵连同在一个大院里,是我部训练强度最大、管理最为严苛的全训连队、标杆单位,四连官兵全副武装绕训练场冲刺的场景曾让我既钦佩向往又惊惧打怵。而现在,我竟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那感觉,像是做梦一般。


下连首日,恰逢日喀则市委主要领导来队慰问(笔者为后排左起第6位

回到连队,所有人都开始操忙起来。班排里一改往日的安静整洁,战友们都在跑进跑出各自收拾行囊,班排长们也做好了各自归队的准备,离别的氛围弥漫在新兵连的每一寸空气里,令人鼻头阵阵发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高效运转、环环相扣的紧张节奏没为我们预留更多的感伤时间。各单位的接兵干部很快到了,操场上整齐停靠了一排运兵车,就像两个多月前送我们来时一样。新兵连光荣完成使命,我们“毕业了”。

下连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感觉一天不只有24小时一样。从规整内务、打扫卫生、熟悉制度、接手工作到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枪械操作、政治学习,“尖刀班”的高标准和班长“拿得出、立得住”的硬要求让我从睁眼到熄灯都不敢懈怠半分。

“兵之初”近3个月的摔打磨砺为我更好地适应连队生活训练节奏,进而快速全面成长打下了扎实基础。午夜梦回,我时常能看到在军车里吐得昏天黑地的自己,只是曾经胸腔里炸裂般的痛楚,早已经化作胸前炙热的勋章。在部队培养下,服役2年间,我有幸荣获“先进个人”表彰1次、“优秀义务兵”表彰2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接受新闻采访

2018年退伍季,我参加“二次高考”,从部队考入到西藏地方高校,并在2022年毕业择岗时,选择回到边境线上,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参加工作后,我时常想起新兵连的日子,时常怀念战友们共同历经的辛酸苦辣和曾经畅想的“诗与远方”。

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部队和地方是同一时空里的“两个世界”,但边防军人和基层干部却有着共同的初心:为人民服务。

(全文完)


在海拔5500余米的边境山口沿线开展巡护边工作(摄于2025年1月)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薛翔炜:1995年生,山西吕梁人,西藏吉隆县贡当乡干部。2016年至2018年在西藏边防部队服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留藏后,投身国防知识宣讲、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和红色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事业,受到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通报表彰。2023年12月,入选日喀则市政协文史资料专家库,受聘为市政协首批文史资料专员。曾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作者:薛翔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