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提问是现在育儿圈的主流,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第一人。是不是有点没想到?
那么,启发式提问是怎么启发的呢?咱们先看几组对话。
“你快点吃完,动作麻溜点,要不就迟到了!”
“怎么回事呀?这点小事儿都做不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每次把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放在洗衣篮里,你怎么就听不懂呢!!”
“你先把作业做完,不然就不能出去玩!”
“不要聊天了,有什么好聊的,快点把电话挂了!赶快去做正事,再晚就来不及了!”
“你们俩不许打闹了,都赶快回到自己房间里面,快点上床睡觉!”
“不许哭,烦死人了!每天就知道哭,能不能给我有一点出息,给我憋回去!听见没有?”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觉很熟悉,这种命令式的对话方式,是非常不提倡,但很多人经常说的。
常见命令式对话让孩子很受伤
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凡事都要听爸妈的安排。一切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也都是为他们好啊!
还有的家长认为,父母给孩子的指示和指令,就是金玉良言,是为了他们好。可以保证他们在以后少出问题,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次数,甚至是不会出现错误。因此,才有这种命令式对话。
不过,认真想想,当我们命令孩子,一个又一个指令发送给孩子,到底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呢?他们是不是在内心有过挣扎,是不是感觉到家长的不尊重和指责呢?
代入一下孩子的感受,就能发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心理活动:
“怎么每天都是这样呀,感觉好烦呀!”
“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你们都要求我!”
“妈妈说得什么都对,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错误的!”
“你们总说我,提这么多的要求,为什么你就不做?”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心理,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现实表现就是,他们还是我行我素,要么磨磨蹭蹭,要么就是赶快去做,等到下一次还会再犯。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生气发怒,不断地找各种事情来挑战父母的权威。总之就是各种不配合你,而父母也是心生怨。
所以,命令式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会让孩子很受伤。而且,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那些睿智的父母,都在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养出的娃,都特别优秀!
启发式提问,还有一种叫法是“苏格拉底提问”
从某种角度来讲,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采用了这个方式教育学生,启发式提问就是通过问答法的方式,主动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找到解决方法。
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就有一段经典的启发式提问的对话。
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句话的意思我们不说了,大意就是,孔子通过问答法引人思考、由浅入深地启发。
在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宝宝配合做一件事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并自行去做。
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娃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变得更加具有责任心和主动意识。
在遇到上面提到的问题时,作为家长不妨这样说:
“还有十分钟,我们就要出发了,你还需要多久才能吃完呢?”
“你的脏衣服要怎么穿呢?你要怎么做呢?”
“关于你每天的各种做作业,你是不是应该有个打算好一些呢?”
“你需要打多久的电话?”
“你和弟弟的事情,最好的方式还是你们自己解决,那么你们要怎么解决呢?”
“你很生气我也了解你的心情,现在你可以先平静一下,我们再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孩子在听到这些话之后,他们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
尊重和平等是他们最需要的,而且,这样的方式不会让他们感觉到抗拒,还可以有效缓解双方的不安情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教授田宏杰在《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中写道:启发式提问代表着我们父母真的好奇,很想知道孩子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我们鼓励孩子去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相信孩子能做得好。
那么,启发式提问有哪些关键技巧呢?
✔ 避免预设答案,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 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不佳时提问;
✔ 使用正面语言,而非打压式、命令式;
✔ 多倾听、多共情,多关注孩子的感受。
Tips:启发式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但也要记得,提供一些明确的方向和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凌晨妈妈来叨叨:
知道并不代表做到,最重要的还是应用到行动上,赶快尝试一下启发式提问吧,你会发现,做个会跟孩子沟通的睿智父母,真的能养出优秀的娃!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