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周边,有一个白眼狼一般的国家存在。他们曾经接受过中国的帮助,但对中国烈士的墓地却没有做出保护,甚至还对其做出破坏。



然而,英美盟军的陵园,甚至日本侵略者的石碑,却都被完好无损的保存着。如此明显的差异,如此区别的对待,一度让中国人民感到万分心寒。

留在缅甸的烈士,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的远征军战士。他们背井离乡,援助缅甸作战,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军人们一起对抗侵略者,守护正义与和平。

许多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缅甸,再也呼吸不到家乡的空气。他们的回家之路,也变得艰难而坎坷。

缅甸政府和缅甸人到底对中国烈士墓地做了什么?远征军离家抗战,又经历了怎样的战斗过程?

联合作战,毅然奔赴

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军队的侵略范围不断扩大,中国是受侵略的重灾区,但并不是亚洲的唯一一个灾区。



我国周边的缅甸等国家,同样也深受日本侵略者所害。驱逐侵略者,对抗法西斯,这是所有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的使命。

虽然中国本身就处在艰难的斗争过程中,但我们也不会逃避捍卫正义的责任,不会对其他国家的苦难袖手旁观。

再加上日本企图锁死中国西南方向的野心昭然若揭,中国军人更不可能坐以待毙。

1941年12月,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共同防御工作的协议,并且确定了军事同盟的关系。英国当时正在缅甸对日作战,中国军队自然也需要积极加入其中。



1942年开春,仰光的情况愈发危急,反击部队的作战也是愈发吃力。这种情况下,英国军队向中国发出了紧急求援,国民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部署。

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勇敢地站出来,走出去,承担了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远征军的第1路副司令杜聿明,虽然后来和我党的政治立场有过对立,但当时也是一位爱国将领。他带领着10万多人的远征军部队,气势昂扬地朝着缅甸进发。

从进入缅甸开始,到5月之前,我军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非常明显且理想的效果。大约有5000敌军被我军歼灭,在中国军人的分担之下,英国和缅甸的军队压力也比之前小了许多。

可5月初,情况便突然急转直下。战局恶化,瞬息万变,中国军队不得不暂时选择退避,以观后效。

一部分军队撤回了云南边境以内,一部分军队则驻扎到了印度。



这只是情势逼迫之下的撤退,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会在侵略者面前认输。事实上,就算行走在悬崖边上,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也不会对恶劣的侵略者低头。

韬光养晦,是为了再次亮出剑锋。1943年,远征军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批远征军也即将上战场。

当时的中美工兵部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公路,为盟军创造交通运输上的便利和优势。远征军战士们一边掩护着工兵的行动,一边向着战场目的地开进。

接下来的时间,反攻缅北的战争也拉开了序幕。正所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一味地防御并不能真正阻挡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只有主动出击,我们才能找到更多机会。

1944年10月,中国远征军向瑞姑、八莫等地区的日本驻军发起了进攻。战士们愈战愈勇,将节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战斗风采和军事素质。



1945年1月,中印公路被全部打通,远征军与我国驻扎在印度的军队实现了胜利会师。这就意味着,周边地带的局势,已经完全在我军的把控当中。

两个月之后,中国远征军又和英国军队在乔梅胜利会师。反攻日军的战斗,基本上也被顺利完成。



虽然我军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战果,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军人的伤亡数量,远远超过了6万人。

在远征对日作战中,中国军队也涌现了许多不畏牺牲、英勇抗争的悍将,戴安澜便是其中一位。



1942年,他作为200师的师长,率领战士们向缅甸行军。远征远征,这个名字似乎就含着悲壮的意味,这些年轻的战士们,有许多只能埋骨他乡。

3月份的同古之战打响之前,戴安澜将军发出了号召,也宣告了200师的战斗精神。

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如果师长牺牲了,那么副师长就代行师长的职责。如果副师长也牺牲了,那么参谋长就得顶上。只要还有一个人在,200师就还在。

所有战士们受到师长精神的感染,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以崇高的信念投入紧张的战局当中。

200师的两个团,需要挡住敌人两个步兵联队的冲击。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中国军人的眼里,却是不能失败的任务。

日军发动了许多次进攻,而且气势一次比一次更强。无数次的冲锋,漫天的弹药,都没有办法冲垮中国军人搭建的铜墙铁壁。



这是何等威武,又何等悲壮。

虽然我军的抵抗十分顽强,但仅凭孤军之力,还是无法彻底扭转战局。戴安澜这位深入敌后的主将,也把所有能用的办法全部用了上去。

他苦苦支撑,只要还有一丝力气,就绝对不会倒下。

4月,他又带兵驰援棠吉,为战局做出了有力的贡献,后来遭遇了敌人的迂回战术,再一次陷入险境当中。

5月17日,在率领军队突围时,戴安澜没有坐镇指挥部,而是亲临一线,和战士们一起直面危险,用最快速直接的方式来进行指挥。



遗憾的是,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在医疗条件落后,伤势恶化的情况下,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同戴安澜将军这样的中国将士,在远征军中还有很多。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抗日,保护我们的友邻,也保护着身后的祖国。

墓地被毁,痛心疾首

同古之战,在整个远征抗日战斗过程中,都是不可磨灭的一个环节,值得被铭记和纪念。

在此处,曾经有一座“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同古会战纪念碑”。这是一座丰碑,纪念着戴安澜将军,以及所有在同古之战中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远征军。



他们用军魂镇守着这片土地,也见证着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让人愤怒的是,这座纪念碑并没有得到妥帖的照顾和维护。包括这里的烈士墓地,也被缅甸人推平或毁坏。

有一种说法是,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参与军队以及部分思想冲突的影响,缅甸人和华人华侨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强烈。可恶的当地人不敢明目张胆地搞破坏,只能拿烈士墓撒气。

总而言之,不仅是同古,还有很多地方的远征军烈士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里几百个,那里上千个,所有惨遭破坏的烈士墓加起来,也有数万个。



烈士们的遗骸就埋在学校、居民区,甚至是厕所的下面,无人收殓,无人安葬。

他们曾经被敌人的子弹击中,曾经因为原始森林的恶劣环境而苦苦挣扎,可现在,他们却被如此随意地轻视,实在叫人无法接受。

缅甸的密支那本来有三处远征军的墓地,但是这些墓地后来都变成了其他的建筑物。比如50师和新30师的墓地,就变成了两处学校。而14师的墓地,则变成了一片住宅区。

烈士们的遭遇,让留在缅甸的华人华侨十分痛心。但是在大环境下,他们没有办法做出有力的举动来保护烈士,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能偷偷缅怀和纪念烈士。

在一处学校,有老兵把阵亡将士的灵位藏在关云长的画像之后。当把画像移开,露出灵位时,深受震撼的记者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情绪。

惊讶,心酸,委屈,伤感,悲愤……这些情绪,兼而有之。



同古之战的纪念碑,守护墓地的杨伯方老人和众多华人华侨也在积极想办法重建。上世纪90年代,他们四处奔走,无私地贡献出了自己所有的财产和精力,为一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着。

好在,新的纪念碑已经被修建了起来。它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体积也并不庞大,但足够显眼,也足够打动人心。

烈士墓的遭遇,远征军纪念碑的遭遇,让不少中国人民感叹,缅甸简直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

他们破坏墓地的行为,很难具体界定为官方行为还是民间私人的行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缅甸人的做法让中国痛心疾首。

相比之下,英美盟军的待遇比我军好了不止一点。

在缅甸的仰光郊区,有一座规模极大的英国阵亡将士公墓。公墓当中有6300多座墓穴,公墓的墙壁上还有20000多名阵亡士兵的名字。更关键的是,这里还有专人负责管理。



美国阵亡士兵的遗骸,也被他们迁回了国内,受到了较为理想的安置。

至于日本,这个曾经的侵略国家更是猖狂。一个名叫坂口睦的日本士兵捐建了密支那的卧佛寺,还在寺庙当中修建了招魂碑,其所作所为简直是明目张胆。

英美盟军,日本士兵,他们和中国烈士之间的对比如此明显,又怎能不叫人心痛难当?

这么多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组织也一直致力于烈士遗骸回家的工作。他们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没能亲自回家,而他们的同胞,则要接他们回家。

烈士遗骸,妥善安置

中国的远征军烈士,长眠在缅甸人的厕所下,猪圈下,菜地下……中国人民心痛万分,要将我们的英雄接回家。

2015年,龙越基金会举办了迎接远征军回国的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来到缅甸密支那,仔仔细细地寻找烈士们的遗骸,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步动作。



4月10日,最开始挖掘时,所有人一无所获。大家的内心都非常郁闷,但谁也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

说不定挖的再多一点,再深一点,大家就能看到埋在地底下的遗骸,看到我们的英雄,我们最伟大的先辈们。

到了中午,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有人挖出了一块人类头骨,考古专家还在附近发现了帽徽。那是属于中国远征军的帽徽,它告诉在场的所有人,老兵们就在这里,在这里等待着亲人。

大家一瞬间便充满了干劲,循着这个方向继续挖,挖出了一具又一具的遗骸。一共347名烈士,被他们远道而来的亲人们找到了。

但遗憾的是,烈士们没能顺利回家。密支那云南同乡会发现了基金会的行动,并且双方产生了一些冲突,他们没有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带走烈士遗骸。



后来谈到关于遗骸的安葬问题时,同乡会的想法是与大使馆合作,拿出相应的资金,让烈士就此处有尊严地长眠。

可老兵后代却不同意这个提议,他的父亲至死没能回家,一生都在思念着祖国,思念着家乡。所以,他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看到烈士遗骸归国安葬。

双方僵持不下,这件事情也只能暂时被搁置。它成为了许多志愿者心中最大的缺口,只有远征军回家,这个缺口才能被填补。

近几年来,在迎接远征军烈士的工作上,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云南腾冲的烈士陵园,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里埋葬着从缅甸南坎、芒友等地方迁来的远征军遗骸,这里还设计了让人十分感动的远征军故事浮雕。

远征军将士的纪念碑,也在这里高高矗立着。

英雄们在缅甸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是他们的不义之举。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他们是最值得被重视和尊敬的人,也应该得到所有后人的瞻仰。

带烈士回家,这条道路,我们不曾停止,这份初心,我们也不曾忘记。

结语

中国远征军烈士的墓地被破坏,被推平,这件事情让无数中国人悲愤不已。在英美甚至是日本的对比之下,缅甸的做法更应该被谴责。



1942年的对敌作战,远征军付出良多。中国人不该忘记这段往事,缅甸同样没有资格遗忘。

妥善安置远征军遗骸,迎接英雄回家,这也应当成为持之以恒的事业。

参考:

中国侨网



中国军网



新华网



腾冲文化和旅游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