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工程师张恒楠获称“全国劳动模范”。这位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果冻女神”,用16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把青春熬成配方,让创新甜进生活”的匠心传奇。



车间起步

80种标准背后的“工匠底色”

  200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张恒楠走进喜之郎果冻生产车间,成为一名普通工人。扎着马尾辫的她,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果冻生产的几百个关键参数。“别人休息时,她在研究怎么让果冻更Q弹。”老同事回忆道。

  “那时候,我每天都要在生产线上忙碌十几个小时。”回想起那段时光,张恒楠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我知道,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学到真本事。”



  这份执着让她创造了行业奇迹——短短4年内编写出80余种果冻生产操作标准,将生产效率提升50%,而她自己也被评为集团公司“典型人物”,成为全公司学习的标杆,并连续7年保持绩效第一。

研发突围

40种新产品的“创新密码”

  2012年,张恒楠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转岗成为产品研发工程师。此后,她的战场从生产线延伸到实验室,“较真”的态度也更令人惊叹。

  为研发条状咖啡,她连续一周吃住在工厂,成功解决了生产技术和产品配方问题;在开发脆脆冰新品时,她带领团队不断试验,成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蛋白质变性难题……这样的故事在张恒楠的研发生涯中不胜枚举。“她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团队成员透露。



  17年来,张恒楠牵头研发29类40种新产品,公司营业额占比17%,平均每年为企业增加营收2亿元;参与设计的19种新设备,生产效率提升20%~30%,每年节省成本300万元;主导研发的挤食果冻产品,市场占有率60%,同类产品全国排名第一。

红色匠心

一名共产党员的“技术报国”

  作为一名党员,张恒楠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摆放着《论党性修养》和几本翻旧了的技术手册。“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党员的使命担当。”她常常这样对团队成员说。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张恒楠创造性地开发出“研发流程标准化体系”,将复杂的研发过程转化为可复制、可传承的标准模块。

  创新需要代代接力。张恒楠积极投身党支部“一帮一带”精品示范活动,做部门新员工思想上的领路人和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上也给予他们关怀,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20多年来,喜之郎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厂区面积、产值也逐年递增。“食品研发是个精细活,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张恒楠坚定地表示,要用科技的力量,让中国休闲食品既保持美味,又更加健康。

记者 | 陶燕燕

素材来源 | 溧水区总工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