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高血压,不少患者就吃上降压药了。可是,有人血压降得不好,有人不知道自己还有糖尿病,有些人血脂高没一块儿治,还有人肾功能受损、心肌肥厚、心脏大了也不知道、也没注意治,还有人不知道同型半胱氨酸高了也要降,这样就影响到治疗了。
所以,发现了高血压是应该做些检查的。
首先是要确定是不是就是高血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
确定是不是高血压?那就得多测测血压了。一是家庭自测血压,每天早晚测,每次测3遍,取平均数,注意,要测坐位上臂血压哦!还得尽量按要求测量。二是动态血压监测,测24小时的动态血压,可以看总体血压水平,是不是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就是白天黑夜血压变化的规律是不是正常;还可以看高血压负荷。另外,看是不是“白大衣性高血压”。
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比如有没有肾脏病、肾血管病、肾上腺疾病?夜间、清晨高血压,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因为如果是继发性于其他疾病,原发病不解决,高血压也降不下来。这需要医生根据临床情况分析判断、决定做哪些检查。
筛查糖尿病。
这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都要筛查的。因为糖尿病常常与高血压、冠心病伴发,增加心血管风险,可糖尿病又是无声无息的,不筛查还发现不了。筛查不是只查空腹血糖就行的,要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还要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我们成年人的2型糖尿病很多都是餐后血糖高,单查空腹血糖就发现不了。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最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我们平时测的血糖是“偶测”血糖。如果筛查发现了异常,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检查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发现高血压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刚得的时候。因为高血压也是隐匿发生的,平时又不怎么测量,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压就高了。而如果高血压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对脏器造成损害,所以就需要了解损害的情况。有损害和没损害在判断病情、确定降压目标值和降压药品种的选择上也有不同。
- 心脏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看看心肌有没有肥厚,心脏有没有扩大,有没有缺血损伤、心律失常,心脏功能状况等。
- 血管
颈部血管超声。看看颈动脉内中膜有没有增厚,增厚了,≥0.9mm,就提示有动脉硬化了;还可以看看有没有斑块,有斑块,就提示粥样硬化了。
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肱(踝臂)指数。这也是看动脉硬化的检查。动脉硬化了,传导速度就会增快,踝肱指数就会降低,<0.9。
这两项检查一般选一项就可以。
- 肾脏
尿常规。可以反映肾脏本身有没有病变,比如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等,还可以看尿糖、尿蛋白情况,尿的酸碱度pH值,如果尿酸高,尿液偏酸可以碱化尿液促排。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是高血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表现。一般的尿常规查不出来,要单查的。
肾功能。血液生化里有。
检查伴随的危险因素及其他。
- 血液生化
有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肌酶、同型半胱氨酸等。这里有些指标属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有些则提示靶器官损害,比如肾功能;有些是和治疗用药有关,比如肝肾功能、肌酶等,所以是要查的。
- 血常规
可以反映一部分病情,也和治疗有关。比如,如果血红蛋白很高,又有夜间打鼾,那很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因为夜间缺氧啊!还有,肾功能不好的时候,会影响造血,就有可能出现贫血。有些患者要吃阿司匹林,也得先看看血小板水平。
这些是临床对初发高血压患者比较基本的检查,如果考虑要排除继发性,检查的项目还要多。一般来说,第一次检查项目多,费用会高一些,后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异常项目复查了。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