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哥

特立独行水瓶座

日常干货总结癖

分享生活,读书、工作、育儿

因为不用打卡上班,我过上了极简生活。

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或者运动,过程见缝插针接送孩子,逛菜市场,煮饭煲汤做家务,日复一日,朋友也很少见面,从前各种因为要见人而购买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也蒙尘了,钱赚少了,也花少了。

我活成了一个低消耗的淡人。

穿衣淡,日常标配是优衣库基础款、环保袋。饮食淡,一日三餐自己煮,清淡抗炎。社交淡,不喜入圈子,来往纯自然。皮囊淡,不用化妆,涂一层隔离防晒,最多淡淡的口红。

我在用一种清淡极简的方式在过日常,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生活很无聊,没有意思,但于我而言,这正是适合我本阶段的“穷养”自己的方式。

简单的“穷养”日常,会让我的思绪变得专注而清澈,减少了因为选择或者关注他人而造成的内耗。

我说的这种“穷养”并非真正的贫穷抠门地养育自己,而是一种以自我为本、追求简朴但充实生活的智慧,不是单纯的省钱,而是一种懂得克制、关注身心健康、追求简单而认真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家Herbert Simon提出:人类的注意力和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心力透支。

我们的心力也是一种资源,这里用多了,那里就会减少了。

简单的生活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读书写作以及深度的思考,没有内耗的日常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认为重要的事。


插画师:Jean-Michel Perchet

因为简单,我看清了生活里的主次,让我的人生更有层次感,尤其能帮助我完成以下的优先级,令我看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断舍离出接近自己喜欢的人生版本。


自由优先于消费

朋友跟我说,升职后赚得更多了,但是每个月还是负资产,因为她喜欢高消费,赚多了就换更高档的化妆品,进出更高级的餐厅,一个月下来也没剩多少钱,只能更努力赚钱,更忍气吞声地面对客户和老板。

物质上富养也可以是一种枷锁,它鞭策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想偶尔躺平也没有勇气。

对我来说,减少物欲的穷养并不值得炫耀,它只是让我更自由罢了。

物质极简,可以减少决策疲劳,专注重要事务。低消费,减少工作时间,获得时间自由。

在豆瓣上有个FIRE小组,里面的人分享自己如何降低消费、储蓄,提前退休,实现时间自由。

这是源自美国的FIRE运动理念,本质是通过财务重构实现人生选择权的解放,核心不是单纯追求"提前退休"。

而是打破"工作-消费-负债"的循环陷阱,用理性规划对抗系统性生存焦虑。

像我目前的自由工作是会有生存焦虑的,而用极简主义抵御物欲是我平衡的方式。

我主动选择低物质消耗的生活,不过是在赎回我的生命时间。

让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物质包装价值,无需用购物填补空虚,那些从物质焦虑中释放出来的精力与资源,会转化为对生活的真正掌控权。

自由,有时是通过克制达成的。


内在优先于外在

看到一句话说,最好的滋养往往与金钱无关,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才是最奢侈的自爱。充足睡眠、规律运动、深度思考,远比外在的装饰更为重要

我选择“穷养”的生活方式令自己的内在质量升级:

不用在朋友圈晒健身室的打卡照片,我只需要在楼下走几圈以及早睡早起就能将生物钟校准到宇宙节律以及修复能量。

衣着简单清洁,家具物品不多不少刚刚好,这样就不用花太多时间清洁维护,有更多时间打理内在。

简单的生活方式会让你更有时间专注于内在,就像简单的白开水能让舌头变得清新一样。

日本"始政整理术"得出过一条道理:物理空间的留白度与心灵世界的丰饶度呈正相关。

在外世界简单了,内在世界便丰盛了。


实现自己优先于无效社交

我曾建议一位热爱文字的朋友写作,他说自己没办法沉静下来,因为周末或者晚上总有邀约,碍于人情世故,他不得不去。

太热衷社交也未必好,因为你的生活被控制了。

我喜欢简单的生活甚至有些枯燥的生活,是因为它能够让我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不必受到社交的干扰。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几乎不参加文学界的应酬,拒绝大部分采访和社交活动。他曾说:“作家需要毒素般的孤独。”

减少无效社交后,观察力会更锐利,电车上的陌生人、酒吧里的对话、跑步时闪过的念头,都能成为小说中鲜活的素材。

其实不只是作家,做任何事,你想实现自己,就得下苦功,而努力的过程总会有孤独的时刻。

枯燥甚至有些孤独的生活会让我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也更有韧性和耐力去完成我看重的事。

减少社交不是贫乏,而是一种奢侈,把最珍贵的资源(时间、注意力、生命力)全部押注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日积月累,你会在简单,孤独,日复一日里完成了自己,掌握了自己。


少信息优先于多信息

简单的生活,需要接受少的信息。

某时候我们会被信息流控制了,不知不觉中不断刷屏,误以为自己在掌握全部,却只是在让大脑变得更加复杂和疲惫。

其实,这样的“信息狂欢”只会耗尽我们的精神储备,让我们在还未开始做正事时就已经精疲力竭。

我最近实践发现,只要我早上起来不看微博新闻热点,我整天的工作状态明显会更高效。

我早上的精神状态本来很饱满,但过量的信息让我过度消耗了精神燃料,结果连开始专注做事都很难。

有位朋友告诉我,为了避免被新闻耗尽,他每天只定时查看手机,而不是一有空就无脑刷屏。

于是,我也开始尝试克制使用手机的社交软件,我也逐渐学会了选择性浏览新闻。只关注自己关心的博主,朋友圈则偶尔翻阅一下。

毕竟,世界不会因为你错过某条信息而改变,反而,是你选择关注了什么,塑造了你的认知和态度。

有意识地管理信息输入,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更有秩序,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我喜欢斯多葛学派里倡导的“克制自我”,减少欲望,专注于当下,从而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选择过简朴的生活,不是逃避,而是为了自由与平静。

我常常用斯多葛派的哲学观来实践在日常里,少买无用之物,保持规律的作息,静心反思,精简信息和社交,关注真正让自己感到充实的事情。

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能放下多少东西。”

其实,“穷养”也是“富养”的开始,少就是多,学会取舍,你才是个拎得清的人。

作者简介:庆哥,一手写作一手煲汤,品人情世故,写至味人间。已经出版《像我这样的人,就该灿烂过一生》、《我愿乘风破浪,只为人间烟火》等,微博:@独一无二的庆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