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十周年,《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办法》也迎来实施三周年。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不仅记录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变化,也见证着每一位不动产登记人的坚守与创新。

林文周,作为一位在不动产登记领域耕耘近三十载的“老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至上、登记安全”的核心理念。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林文周现场接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表彰,这是对他个人的最高认可,更是对广州不动产登记惠企利民成果的高度肯定。

“不动产登记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林文周常说,其背后的改革创新动力,主要源于对企业群众需求的深刻把握和对不动产登记规范标准的严格执行。在广州不动产登记人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在“登记财产”指标荣获2020年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全国最佳表现”、蝉联2020-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五连冠”,成为全国不动产登记领域的标杆。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林文周现场接受表彰。

人物名片:

林文周,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级调研员。2012年获评“广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以创新引领构建服务新基座

广州,总是不乏改革创新的勇气,而不动产登记领域,正跑出服务变革的“加速度”。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直以来以“敢为人先”的理念,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工作的毛细血管,让服务效率与民生温度同步提升。

2023年5月,广州在全国首创开展“一手房带押过户”,赢得一片赞誉。“按照常规,有抵押的房屋要先还款,注销抵押以后才可以过户。这样一来,业务办理时间比较长,企业和群众的办理成本也比较高。”林文周说,“企业有需求,群众有期望,我们就想主动破解这个难题。”

“带押过户”的核心在于,允许抵押物在未解除原抵押的情况下直接过户,但“一手房带押过户”涉及业务环节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全国尚未有可落地执行的模式。广州如何才能突破?

2023年初,揣着各方的期望,林文周开始带领同事,多次深入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和群众之中寻找“答案”,三个月内改革了传统“还款-注销抵押权登记-网签-过户”的固有流程,实现卖方无需提前归还旧贷款、注销抵押,即可完成交易、再次抵押和发放新贷款等手续,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随后,广州又率先深化“二手房带押过户”至全业务类型,让这一便民措施惠及更多群众。

2024年,广州再度领跑,创新开展“土地带押过户”。这一举措不仅帮助企业降低了交易性制度成本,还为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增添了新的砝码。例如,番禺区一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带押过户成功偿还了1.1亿元贷款,大湾区一研究院更是通过“土地带押变更”节省了24.3亿元的过桥资金。

为保障统一登记全面落地,提高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广州根据上位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规章制度。林文周积极推动《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办法》等法规的制定工作,通过明确电子证照法律效力等核心内容,固化“带押过户”等改革举措,为不动产登记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不动产登记法规。有了法规的支持,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有底气,也更加有信心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林文周表示,在改革过程中,中心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登记流程的规范性和登记结果的准确性,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林文周在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以温情服务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走进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墙上挂满的锦旗诉说着“登记人”的民生情怀。长久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用实际行动破解“登记难”问题,让群众在改革和创新中感受到幸福的温度。

“群众最怕什么?材料多、跑腿多、等待久,导致登记难。”面对不动产登记业务长期存在的窘境,林文周带头立下军令状:“必须把群众负担减下来,把服务效率提上去!”全面摸排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项目就是一大抓手。

针对开发商失联导致的“登记难”,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首次+转移登记合并办理”“证缴分离”等政策,将开发建设单位违约违规责任和购房人办证权利相互剥离,让购房人不再为开发建设单位的行为买单。

“以前,由于开发建设单位的原因,很多购房人无法及时办理不动产权证。现在,通过‘证缴分离’措施,购房人缴清税费后即可办证,不再受开发建设单位的影响。”林文周介绍,这一举措让无数购房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温度。

目前,在该政策下,广州市2021-2024年纳入广东省“登记难”问题台账的44个项目2453套房屋已全部解决。

“我们还首创了由购房人发起房屋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合并办理的模式,打破了必须由开发建设单位先行办理首次登记后购房人才能转移的壁垒。”林文周说,“现在,只需要到一个窗口,交一套资料,就能把房屋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都办了”。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办事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2024年,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荣获“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单位”等优异成绩,正是中心对企业、群众需求深刻把握,对不动产登记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最好的注解。


林文周获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以数字转型重塑登记新生态

历史上,由于不同部门数据系统分散建设,部分部门也因安全风险等原因对数据共享持保守态度,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且电子证照的法律地位长期缺乏明确依据,无法直接应用。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聚焦企业群众需求,从“减证便民”角度出发,通过“技术整合+制度创新+安全护航”三位一体,不断推进部门协同,深化材料精简化改革。

“首先要解放思想,以统一平台建设来消除部门壁垒,这非常重要。”林文周说,建设广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和“一网通办”系统,是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部门间系统对接,中心与14个部门协调推动,集成了跨部门获取的83类电子证照,并依托省级平台实现省内电子证照互认,精简冗余材料106项。“现在,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只需要到1个窗口、交1套资料、最多跑1次”,林文周说。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通过《广州市不动产登记办法》明确电子证照与纸质版同等效力,又让电子证照的应用更加广泛,为不动产登记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前,群众总是担心电子证照的法律效力,现在有了法规明确,大家就可以放心了”,林文周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数据共享中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分级权限管理体系,确保“一案一查、安全可控”。通过“最少够用”原则开通查询权限,既保障数据安全,又提升办事效率。

“我们要重点在智能审核和‘零材料’办理上继续下功夫。”林文周介绍,依托区块链、数字人、智能审核等技术,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打造“一问即答、一网即办、智能审核”的智能服务网络,引入智能审核系统后,即可实现简单业务智能审批、复杂业务辅助审批。同时,持续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扩展“不动产登记+N”联办场景,“未来企业缴清税费后,系统自动触发登记,真正实现‘零材料、零跑动’。”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发展历程中,不动产登记系统用创新和坚守书写了惠企利民服务的精彩篇章。“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广州这座城市的改革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林文周说,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会继续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不动产登记工作成为广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广州的营商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图片: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