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一帆

白天高楼林立,夜晚灯光璀璨。陆家嘴,不仅有高楼林立的金融城,更是无数企业、年轻人梦想的启航点。

如何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有效整合辖区资源,把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做得更实,服务做得更细,更体现金融城的温度?4月27日下午在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域的陆家嘴街道举办的“三中心”组团服务启用活动,为探索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新模式“打了样”。而同日举办的“陆家嘴下午茶”第四期,则聚焦如何打造陆家嘴“24小时活力生态圈”展开一番脑力激荡。

今年以来,浦东新区结合全区投促体制调整,推动开发区、街镇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打造营商环境特色品牌矩阵,在安商、稳商、招商新实践中各展所长、各显其能,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活动当日,陆家嘴街道宣布组建营商服务综合体,其中陆家嘴新上海商业城党群服务中心、营商服务中心和金融城文化分中心“三中心”组团服务正式启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出席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浦东发布供图

活动期间,陆家嘴街道联合人民网上海频道打造的“hi陆家嘴”小红书文化频道正式亮相。未来,“hi陆家嘴“将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生活、文化、旅游、美食、展览等一站式资讯,邀请大家一同感受陆家嘴的多元魅力。

陆家嘴作为上海金融核心区,存在“潮汐式”活力断层。如何串珠成链,填补“非办公时段”空白,让Z世代愿意停留下来?

当日下午,系列座谈会——“陆家嘴下午茶”第四期在陆家嘴金融城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从‘朝九晚五’到全时段活力——文商体旅融合激发‘璀璨’陆家嘴经济新动能”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和企业相关人士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全时段、全场景的“24小时活力生态圈”,形成陆家嘴“金融硬核+人文软实力”的双轮驱动经济新范式。

徐汇滨江和豫园作为上海城市更新两大成功典范,各自通过不同路径实现了传统与创新、文化与商业、旅游与消费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来自这两个项目的业内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案例分享,分别介绍他们在打造全天候活力街区方面的成功经验,为陆家嘴区域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思路。


徐汇西岸梦中心百年水泥厂改造项目案例分享。陆家嘴街道供图

华之门资本产品品牌中心执行合伙人黄雅群首先上台,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华之门对上海徐汇滨江百年水泥厂——龙华水泥厂的改造项目概况。在深入剖析了当时的改造背景、核心策略与运营成果后,她表示,该项目成功突破资源局限,通过文化赋能、商业驱动、体育激活、旅游引流的多维融合,将工业遗址转化为了活力商业地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文商旅融合的豫园实践案例分享。陆家嘴街道供图

豫园股份董事会办公室资深总监吴心远介绍了文商旅融合下的豫园实践。他谈到,作为上海700年历史地标,豫园将海派与江南文化注入了商业运营,并在客群上实施”一本两外”策略,既吸引本地年轻人通过国潮活动回归,又依托免签政策成为国际游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首站。其打造的四季主题IP活动——豫园灯会,已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案例并成功出海。豫园以文化为根、商业为体、活动为媒,逐步完成了从传统景区到兼具传统底蕴与年轻活力的城市名片的转变。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在陆家嘴工作的年轻群体,外出的意愿逐渐减弱,活动的种类变少、半径缩小,活动的形式也产生了改变。但供给侧却似乎还未适应这些改变。

圆桌讨论环节上,华之门资本产品运营中心执行合伙人颜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院长、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学钢,豫园股份董事会办公室资深总监吴心远,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理事长李萌,上海陆家嘴中心项目负责人陈璐等与会嘉宾就如何看待这种需求端的新趋势,以及供给端如何应对新变化进行交流发言,并对如何赋能陆家嘴更好打造24小时活力生态圈建言献策。


嘉宾参与圆桌讨论。人民网金霄摄

“90后、00后作为如今的消费主力军,其消费习惯逐步转向个性化、场景化和注重社交属性。”从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与需求变化角度,多位企业代表和业内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颜晓春结合其团队在上海徐汇西岸梦中心项目中的实践探索指出,年轻人偏好多巴胺色彩、宠物经济和社群圈层消费,徐汇西岸开放街区的客观劣势(如极端天气)可通过宠物社交等年轻人喜欢的创新方式弥补。冯学钢则指出,Z世代注重情绪价值和共情体验,需通过文化内容(如智慧景区、休闲街区)激发消费潜能。李萌则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从需求侧来讲,陆家嘴应从全年龄、全类别人群的共性中去提炼供给侧的突破口,同时,在金融从业者中有着高占比的男性“他经济”也是潜在爆发点。

剖析完需求侧,如何针对性地进行供给侧创新与场景打造?颜晓春表示,可进一步挖掘如宠物经济、运动社群店等的细分赛道来激活零售。吴心远则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机制创新:通过组建专业团队、配置专项资源进行精准内容运营;二是场景外拓:通过“走出去”策略主动连接目标客群;三是国际引流:借力上海入境游第一站优势,将偶发流量转化为持续影响力。作为当天的东道主企业代表,陈璐则从商业运营者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说道,首先应正视年轻白领很难强制留驻,且陆家嘴空间正处于“中年尴尬期”的现实限制。其次应寻求业态创新,更多聚焦可落地的新兴活动,如广场文化、手帐市集等。据她介绍,从去年开始,该类新兴业态已带动陆家嘴中心商场的客流与销售额双双增长20-30%。

“陆家嘴需要解决‘在地文化缺失’问题,将年轻人本身视为一道风景线。”冯学钢从文化与空间治理角度出发,提出应通过“文化空间正义”打造年轻人价值共创场景。他还建议,活用“15分钟生活圈”“家门口好去处”等政策,改造公共绿地/空间,发展智慧景区和休闲文化街区;街道主动联合媒体、城建等多方协同,释放更多潜在资源。李萌同样以“文化”作为切入口。他指出,从供给侧来讲,应以“创新文化”打造国际范、科技感的陆家嘴特色,弥补区域人文气息不足的问题,提升人文尺度;并建立党建引领的“治理协同机制”,同时还建议整合政府、商业体、社会组织资源,重构15分钟生态圈。

“陆家嘴代表着浦东,代表着上海,甚至代表着整个中国。我们应当有使命意识。”正如冯学钢所说,“璀璨陆家嘴”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经济新范式的实践,是一江一河规划下的城市新名片,是24小时经济与周末经济的创新试验场。如何真正释放这片土地的全时段魅力,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而非一蹴而就。

“陆家嘴下午茶”由陆家嘴街道和人民网上海频道主办,旨在架构起一条政企沟通桥梁,打造多方间共同交流、探讨与分享的平台。第一期“陆家嘴下午茶”聚焦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第二期聚焦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第三期则聚焦“陆家嘴+咖啡”新范式如何赋能文商旅融合发展,此次活动为系列第四期。未来,“陆家嘴下午茶”还将定期举办,共同推动解决多方痛点与难题,助力这片热土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