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9年4月21日,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厉兵秣马多时的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百万大军立即扬帆起航,向南方挺进。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各地守军纷纷向后方溃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渡江战役刚开始,南京守军就一哄而散
原本驻防南京的有国民党军第28军、第45军和第99军,统一由首都卫戍区司令张耀明指挥。但这3个军中,第99军被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调走,充当总部机动部队;剩下的第45军是刚由首都警卫师扩编而来的新部队,最有战斗力的第97师曾于3月22日发动起义,虽然部队没有拉走,但已士气全无;第28军系刚刚从武汉调来,大部分官兵都是湖南人,归心似箭,无心战斗。
渡江战役一开始,第28军、第45军各部起义的起义、逃跑的逃跑,偌大的首都南京竟然一夜之间成为一座空城。原本为了在南京打一场艰苦的攻坚战,指挥部选定了大将陈赓及其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第4兵团负责攻占南京,但如今守敌溃逃,而陈赓所部此时还在江西湖口至安徽皖江段。为了填补南京城内的真空状态,只好安排最近的部队迅速进城接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35军奉命接管南京城
就这样,解放南京的重任就历史性的落入了仅有一江之隔的华东野战军第8兵团第35军手中。当时,第8兵团也仅负责配合作战,钳制镇江、扬州中段的敌人;而第35军则负责占领南京对岸的江浦、浦镇、浦口3地,防止南京守军狗急跳墙,脑子抽疯跑到长江以北来。但没有想到突然接到命令:“如南京之敌逃窜,则35军应立即渡江占领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纪律,严肃城市纪律。”
接到命令后,全军上下一片欢腾,当天下午就开会制定了“迅速渡江、占领南京”的作战方案。仅仅一个晚上,35军就全部渡过长江。24日凌晨,第35军进入南京,并迅速占领总统府及其他党政机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0余年的反动统治从此宣告终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35军前身系济南战役起义部队
令不少人惊讶的是,最后占领南京的这支部队在数月前还是一支国民党军部队,其前身就是在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倒戈的原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吴化文部。正是由于该部临阵倒戈,不仅是济南守军锐减2万人马,还把济南城防体系彻底割裂,包括飞机场在内的多个防御要点易手,自诩为“金城汤池”的济南也因此在8天内就宣告解放,守军指挥官、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被俘。
这支部队最早是冯玉祥西北军旧部,抗战期间番号为新编第4师,一直在山东抗战。1943年,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寇,所部改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3方面军。抗战胜利后,吴化文部回到蒋介石麾下,先被改编为先遣军第4路军,后又改为徐州绥靖公署山东保安第2纵队;1947年扩编为整编第84师,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扩编为整编第96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鲁中南纵队编入第35军
起义后,又改编为解放军第35军,下辖第103师、104师、105师,直属华东野战军总部指挥。不过,到解放南京时,第35军严格意义上已不能完全算起义部队,因为在1949年2月全军大整编时,华东野战军整体编为4个兵团16个军,鲁中南纵队也奉命编入第35军,充实力量。
该纵队系1948年7月由鲁中南军区各分区基干团合并而成,虽然是地方部队升级,但大部分官兵都是抗战时期与日本鬼子打过游击的老战士,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和吴化文部也多次交手,双方势同水火。合并之初,鲁中南纵队上下极为不满,后来还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亲自出面做工作,吴化文也在整编大会上痛哭流涕的深刻检讨,最后才促成了两军合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9个团中仅3个团的起义部队
合编虽然保留了第35军的番号,但实际上却以鲁中南纵队为主,因为原起义部队被缩编为3个团,而鲁中南纵队却保留了6个团,重新编成的3个师也都是由1个团的起义部队和2个团的鲁中南纵队混编组成,因此从兵员成分来看,其中将近三分之二都是“土八路”。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无论是24日凌晨3时率先冲进南京总统府,把旗杆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换成红旗的3营,还是接管了总统府附近各机关的2营,都隶属第35军104师312团,该团前身系鲁中南纵队第46师138团,因此占领总统府这一殊荣依然是我军老部队赢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