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总是强调,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风险的人群来说,他汀应该作为基础用药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总还是有些本该用药的朋友,随随便便就停药了。究其原因,有些情况确实他汀完全不耐受,但更多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没有遵循正确的用药方式造成的。
有些朋友说,我吃他汀了,但是越吃就越难受,这种情况难道不能停药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这种难受到底是哪里难受,这种情况是心理作用,还是生理反应,这种“难受”是否真的是药物引起的,我们都应该及时地做好评估判断。
吃他汀带来的“难受”最常见的主要在4个方面。
- 消化道不适,主要考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性,主要症状可能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 失眠,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药物。
- 肌肉疼痛,不适,乏力等,这些不良反应与他汀对肌肉细胞形成的负面影响有关。
- 肝功能异常,他汀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的问题,一般不一定会出现不适症状,但,转氨酶重度升高可能带来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上述不良反应,都是他汀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但是否服药期间出现了上述症状,是否是真的就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呢?这个我们还要画一个问号?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不耐受,实际上如果在做好心态调整,生活调理的前提下,都是可以逐渐耐受,安全长期及用药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长期服用他汀期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5个建议。
调整好用药心态
在临床试验中,当有疗效的药物和完全没有疗效的安慰剂同时进行试验时,经常会发现,有时候部分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其病情也会有所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安慰剂”效应。
而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来说,同样也存在安慰剂效应,有些朋友特别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听说他汀吃了肚子不舒服,自己吃了就会胃痛,听说他汀吃了会肌肉痛,吃上他汀以后,肌肉很快就不舒服了,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并不真的是药物所引起,而是由于心理作用所导致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明白他汀的用药不良反应,并不是一定会发生,而是存在一定的发生几率的,既然决定了长期用药,就不要对于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过度焦虑,以免带来心理暗示导致的“副作用”假象,影响我们的用药依从性。
做好生活调理
我们在长期服用他汀期间,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调理干预,除了要做到对于血脂代谢健康有益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之外,对于服用他汀的朋友,要格外注意应该避免饮酒(会影响药物的肝脏代谢),避免使用西柚汁(会增大他汀副作用风险)送服药物,这些方面不注意,有可能就会带来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
对于服药容易出现肌肉不良反应的患者,如果不存在肌酸激酶重度升高需停药的情况,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加补水,也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
注意合用药物
如果需要合用其他药物的朋友,一定要了解和自己所用他汀类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类型。以阿托伐他汀为例,如果还要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利托那韦,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者是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都有可能会导致他汀血药浓度的大幅升高,从而带来更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除了这种抑制肝药酶代谢的药物要避免合用,一些和他汀合用降脂的药物,例如吉非贝齐(一种降低甘油三酯的贝特类药物)等,与他汀合用也会加大肌肉,肝脏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样也要注意避免合用,可以考虑选择和他汀相容性更好的降脂药联合用药。
勿随意加大剂量
有些朋友对于用药有个执念,总认为药量越大,效果越好。实际上用药剂量的增加,在增强药效的同时,还会带来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
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们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对于他汀类药物更加敏感,同剂量他汀吃进去,中国人的血药浓度比欧美人更高,因此,对于他汀的用药来说,还是建议选择中低剂量用药,如果用药后血脂控制不达标,也不建议进一步加大他汀用药剂量,可以考虑联合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其他降脂药,加强血脂控制,这样的联合用药,用药安全性更高,还会带来更强的降脂作用。
做好定期监测评估
最重要的留在最后说。他汀长期用药期间,想要更好地确保用药安全,做好用药的定期监测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在用药初期和长期用药期间,建议定期检查下肝功能,如果肝脏一直能够平稳的耐受药物,就不必纠结担心转氨酶升高的风险;如果出现了肌肉痛的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去检查肌酸激酶水平,结合检查结果评估自身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是否需要停药或更换药物的问题。
对于一些血糖代谢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是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朋友,长期服用他汀期间,也要注意做好血糖的定期监测,一些高强度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都有可能对血糖代谢带来不良影响,进一步升高血糖。但血糖升高不应该做好停用他汀的指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血糖控制,尽量减少高血糖进一步带来健康危害,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些高龄老年人,合理使用他汀仍然能带来较大的心血管健康获益,但用药期间,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肝肾功监测,结合肝肾功能情况,合理的选择用药剂量,以更好得确保用药安全性。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