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肖华调任为总政副主任,接到命令他不敢耽误,立刻奔赴北京上任,说来也巧,就在肖华刚到北京时,他路过前门大街,意外中瞥了一眼,哪知遇到个“熟人”
看着眼前的“熟人”,一股尘封已久的思绪,突然涌上了心头,肖华暗道:“这可不就是杀害黄骅的凶手吗?”
在今天的中国,有许多城市都是以人名所命名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广东中山市,除此之外,我军为了纪念那些有些突出贡献革命烈士,也曾将一些地方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比如陕北的志丹县,怀念的是刘志丹,子长县,怀念的是谢子长。
而在河北,则有一座黄骅市,殊不知,这座城市用来纪念的,正是我党的优秀干部,黄骅。
黄骅是何人?他又是怎样牺牲的?杀害他的凶手,后来结局如何?
黄骅是湖北新县人,18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名实打实的老红军战士, 由于在部队表现良好,再加上他性格敦厚,机智过人,所以,在1943年时,他被任命为了八路军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第6旅副旅长。
这本是一个正常的提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却意外断送了黄骅的生命。
此时担任冀鲁边区司令员的邢仁甫,是旧军人出身,早些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115师政治部的军区工作部长,由于他是在冀鲁边区成长起来的干部,再加上他要求回冀鲁边区工作,上级就同意了,并将他任命为了冀鲁边区司令员。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邢仁甫的思想此时已经全部都“崩坏”了,他想回冀鲁边区,主要是想做该地区的“土霸王”,想要搞自己的“小团体”
黄骅来到冀鲁边区后,察觉到了邢仁甫的做法,为此,他对邢仁甫正面提出了意见,这让邢仁甫怀恨在心。
不久,党组织一纸调令,准备将邢仁甫调到延安去学习,并由黄骅替代他担任冀鲁边区司令员,此事一出,邢仁甫恼羞成怒,他认为是黄骅在后面搞鬼,为的就是夺自己的权力。
为此,已经完全丧失了革命信仰的邢仁甫开始与国民党特务联系,他还找来了自己的亲信,潘特(军区后勤部长)、刘永生(卫生部长)、陈二虎(海上特务团长)、邢朝兴(无棣县长)、冯冠奎(军区手枪队长)等人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其会议主题,就是商议如何“解决”黄骅。
1943年6月,已经担任军区司令员的黄骅,决定召开一次军区会议,为的就是配合我军发起对敌人的夏季攻势,为了避免消息泄露,黄骅专门将开会的地方选在了一个小山村里。
6月30日,当天正在下雨,傍晚时分,黄骅正在新海县大赵村进行会议时,突然门外闯进来几个身着蓑衣人,黄骅当即察觉到了不妙的情况,他连忙从兜里掏枪,但已经晚了。
当几人叩响枪声时,黄骅倒在了血泊中,不幸牺牲。
黄骅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震怒,他们严令山东局,八路军115师师部尽快破案。
实际上,这次刺杀黄骅的行动,完全是由邢仁甫所指挥的,事后,上级由于并未得到邢仁甫具体犯案的经过,但此时的邢仁甫已经决定投敌,他秘密离开了冀鲁边区,投靠了国民党。
1949年,天津解放,邢仁甫这个叛徒也被我军抓捕,后经审判后枪决,而当年杀害黄骅的几位凶手,也一一归案。
邢仁甫的死党冯冠奎在杀害黄骅后,叛逃了队伍,投靠了日伪汉奸张海青,张海青之前与冯冠奎有仇,一番假惺惺的欢迎宴会中,冯冠奎被一杯毒酒魂归西天。
陈二虎(海上特务团长),邢朝兴(无棣县长)等人投靠了顽军张子良,却不料刚进城门,他们就被打成了筛子,刘永生后来躲在广西,被我军查获后押送到边区被处决。
在这些凶手中,潘特的落网,颇有戏剧性。
黄骅遇害时,肖华正是山东军区的首长之一,他对黄骅的遇害,尤其震怒,所以对那些跟邢仁甫有关的人,他都记得很清楚。
潘特离开冀鲁军区后,逃到了北京,为了混口饭吃,他当了一名路边摊小贩,说来也是巧合,1950年,肖华调到北京后,无意中瞥见了潘特。
肖华恼怒的很,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来到了潘特的摊前,轻声问道:“你还认识我吗?”
潘特看着眼前的肖华,一时间腿软倒了下来,就这样,他被抓捕归案,后来被枪毙,直到这个时候,当年枪杀黄骅的凶手,已经各自都有了归宿,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是如此。
黄骅当年牺牲时,其实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陆成道、政治部锄奸科长陈云彪、司令部侦察股副股长崔光华、一军分区作战参谋董兴根等7人。
由于当时局势不好,他们牺牲后,并未大张旗鼓的办丧事,组织上派人将他们葬在了马骝山,以及村庄附近。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山东分局和115师首长决定,为了纪念黄骅,将由新海县、青城县合并而成的新青县更名为黄骅县。
1952年,黄骅的遗体被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重新安葬,英雄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