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2日,张灵甫率领的74师抵达孟良崮。他心中顿感不妙,因为眼前是一座石头山,跟此前的情报完全不符。于是,他接连向蒋介石发了四封加急电报,称此处难以作战,自己无法在此开战。

要知道,74师可是重装机械师,他们的重炮坦克根本无法开上孟良崮。然而,还没等到蒋介石的回音,孟良崮战役就打响了。国民党作战厅这时才回电,让按原计划实施中心开花战术,以张灵甫的74师为诱饵,吸引华野粟裕的主力,外围还安排了40万国军精锐,将华野的25万大军围了个严严实实。

可这一切不过是美梦一场,所有前来增援74师的国民党军都被精准地堵在了孟良崮外围。仅仅三天后,这支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就全军覆没了。据说74师的士兵连穿的裤头、喝的水杯都是美国制造的。



74师被全歼于孟良崮,这可是一场复仇之战。想当年,张灵甫参与了针对苏区的五次围剿,使得红军被迫北上,开启了万里长征。当时,张灵甫对留守苏区的红军穷追不舍。

1934年,他麾下的51师在黄山谭家桥堵住了红十军团,此役军团长王维舟牺牲,方志敏被俘,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灭,仅有粟裕等少数人侥幸逃脱。13年后,当年的军团参谋长粟裕没给张灵甫丝毫机会,绝望的张灵甫只能举枪自尽。不过,张灵甫至死都不知道,他的所有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早在战前就送到了华野司令部。

这一仗也引起了杜聿明的怀疑。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张灵甫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作战经验相当丰富,而共军此战用兵如神,把包围他的45万大军耍得团团转。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他首先就怀疑到了国民党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身上,可他手头实在没什么证据。

不过有一点,他发现只要不按照国民党国防部的作战计划行事,就能取得胜利;要是按照计划来,那就一败涂地。到了淮海战役,杜聿明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干脆直接给蒋介石发电报说:“这仗我没法打了。我的部队出现在哪里,共军就埋伏在哪里。我们内部肯定有共谍。”



蒋介石就问他:“大敌当前,不要蛊惑军心,你说这话有什么证据?”杜聿明回答说:“我怀疑国防部的郭汝瑰就是共谍,我已经注意他很久了。校长,您没注意吗?我都够廉洁的了,他郭汝瑰不贪财、不近女色,他家里的沙发都打着补丁,这不是共党又是什么?”蒋介石当时就火了,说道:“你这说的什么话?难道你的意思是党国的军人都是腐败之人吗?”随后就臭骂了杜聿明一顿。

你说这杜聿明他可真是够愚蠢的,怀疑就怀疑呗,还得弄出这么一套标准。检举郭汝瑰也就罢了,还说人家不近女色、不贪财,这到底是在举报呢,还是在夸奖啊?

蒋介石这边心里也犯嘀咕了,这仗确实打得太憋屈了。于是就派蒋经国去秘密调查郭汝瑰。蒋经国就在南京城东打听西打听的,终于找到了郭汝瑰的家。他开始心想,郭汝瑰这么大的一个官,怎么着也得有个豪宅大院吧!可等到地方一看,原来郭汝瑰住在一个巷子里肉铺的二楼。他心里就纳闷了,郭汝瑰也是个将军,怎么住这么差的地方呢?



他爬上楼后看到一个女子和一个小孩正在吃饭。他就说:“我是郭汝瑰的同事,来看看他。”对方回答说:“他不在家,你先坐一下,一起吃个饭吧。”小蒋一看,桌上只有一盘青菜和一碗豆腐。他就问:“这孩子这么小,你为什么给他吃得这么清淡呢?”对方回答说:“他父亲有规定,现在是战争时期,要尽量节约,所以每周只给他吃一次肉。”蒋经国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如果我们的国军都能像郭汝瑰一样,怎么可能打败仗呢?随后他就离开了,并告知了蒋介石。

其实郭汝瑰在1928年5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加入了共产党,他的直接上级是董必武。作为国民党作战厅第三厅厅长,他为孟良崮战役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还有淮海战役的绝密军事计划。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渡过长江时,南岸国民党还有百万雄师,且有绝对的空中优势,结果长江天险一夜之间就失去了作用,郭汝瑰绝对是功不可没。

到了1949年12月,蒋介石只剩大西南这最后一块版图,这也是他最后的希望了,他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郭汝瑰,郭汝瑰请示组织后前往四川,被任命为国军22兵团司令,固守大西南。蒋介石妄图守住大陆这最后的堡垒,然而郭汝瑰随即奉组织命令宣布通电起义。当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直接晕倒在了沙发上。当时台湾报纸头条这样写道:“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



晚年的杜聿明来探望郭汝瑰时,他说:“作为同日军一起浴血奋战的袍泽,我最后问你一句。你当年不是起义,你本身就是共谍,对不对?”郭汝瑰没有回答,只说了一句:“我们信仰不同。”郭汝瑰离世后,台湾很多黄埔战友给他发来信件,家属打开却都是白纸一张。从血浓于水到咫尺天涯,或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