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新闻晨报X作家书店X康定壹拾玖,三方联合打造的沪上首座“作家书房示范点”揭牌仪式暨物业白皮书发布活动在康定壹拾玖圆满举办。“给环境配文学、给空间配腔调”。未来,浓浓的书香在此弥散,人文氛围将于无声处浸润城市生活的细处。


活动伊始,作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忆几十年间,梧桐树下光影婆娑,各自与老静安割舍不断的珍贵往事。

◎“康定路,那是我儿时奋力奔跑的地方”

上海市作协理事、作家 胡展奋


胡展奋老师出生在康定路,在儿时的记忆里,梧桐树很茂密,夏天的知了很活跃,在《上海格调》一书中,可以看到“姆妈的菜馒头”、“弄堂铃响马奶来”、“木槿花开”“夏日最忆‘木托板’”等诸多饱含着胡展奋童年趣事的美文。在胡展奋看来,康定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众多名人轶事在这里发生传诵,从康定路759号曾经显赫一时的上海滩豪门世家“朱楼”到让近现代语言文学家胡朴安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岁月的“安居”,从专做咖喱牛肉面的“美中美拉面”到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取景地万春街……“康定路,是我儿时奋力奔跑的地方,她给我的记忆是永恒的”。

◎“这里,让我们重启诗和远方”

上海市作协理事、原作协党组书记 王伟


对于出生在徐汇武康大楼片区的王伟来讲,对静安印象的逐步清晰是在中年以后,工作在威海路、巨鹿路一带,时常也会在延平路、武宁路、余姚路、昌平路、康定路上走走,“这里有宁静悠远的意象,是我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这里既有老上海氛围,又有新上海气象,会营造出一种生活的宁静,又有生活的滋味”。提到诗和远方,事实上,阅读书香是一种氛围,需要慢慢弥散,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你身处其中,不觉而觉。就是那种“抓不住,但时刻能感受到”的氛围。

◎“在静安,深刻领悟时间的沉淀”

上海文学创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运辉


虽然是新上海人,但因为太太是老上海人、又长期在巨鹿路675号工作,刘运辉深受老静安的品格浸润,甚至影响了他千禧年前后初次在上海置业的思路。“我在当年的上海地图上,用一个圆规,以巨鹿路675号为圆心,在2到3公里范围内做半径画圆,也就是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很巧,就在康定路附近。”用一种收藏的语言来讲,老静安就属于上海的“老钱”。她有很深的文化积淀,而静安,恰恰是我们能够深刻领悟时间沉淀的地方。

揭牌启幕,作家书房示范点落址康定壹拾玖

活动现场,招商蛇口华东区总经理、上海公司总经理温恩奇,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清宇,上海文学创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运辉,新闻报社社长秦川,联合为康定壹拾玖“作家示范点”揭牌。随后,作家书店代表刘运辉向“作家书房示范点”代表温恩奇赠书。



谈及此次三方携手共建,打造的作家书房示范点,上海文学创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运辉表示,在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作为上海作协的重要阅读品牌“巨鹿之赞”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让书香气融入了烟火气,事实上,“巨鹿之赞”并不只在巨鹿路上,要成为一个移动的书香载体。就像今天“巨鹿之赞”走进康定壹拾玖,也是想让书香慢慢飘过来,“不止于你看到的和你读到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它也依然存在,它总是在不经意的地方与我们见面,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文学要走进生活,走进每一个场景,走进每一个美好的景色里”。


与此同时,为更好开展康定壹拾玖“作家书房示范点”的后续文化建设,怀揣对静安文化的承袭和再发扬,特聘上海市作协理事、原党组书记王伟作为康定壹拾玖“作家书房示范点”的文化顾问,并颁发康定壹拾玖“作家书房”会长、副会长的工作团队证书。


活动最后,康定壹拾玖“作家书房”会长温恩奇献上寄语。


温恩奇表示,今年是招商蛇口深耕上海的第 22 年,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何为“与城市共生”:通过文化唤醒集体记忆,通过社群重建邻里温度,更通过物业的运营激活城市基因。全周期举办多种类型社群活动,与各方携手共建理想的上海生活。从外滩玺的外滩书屋,弘安里的天马读书会到今天汇聚历史文脉的老静安举办的作家书房揭牌,招商蛇口一路走来,在上海各社区打造一系列领读人计划,将文化嵌入社区,让人文之花在每一座招商社区绚烂绽放。我们不仅要让上海人住进好房子,更要让他们住进有故事、有温度、有生命力的家。而这,正是我们“造生活”的真正意义:在空间之上,雕刻一座城市的文化年轮。今天,康定壹拾玖,通过“作家书房”揭牌,在文脉的旧地,赋新文化新高地,传承老静安熟悉的生活方式。

“上成”生活 康定壹拾玖物业白皮书发布

好生活离不开文学的滋养,同样,好生活也离不开好物业的呵护。活动现场,《康定壹拾玖物业白皮书》发布,招商蛇口上海公司上成生活顾问官蒋奕奕从专业、安全、精细等多个维度,详细解读了康定壹拾玖的公馆级服务体系,从幸福生活角度勾勒了未来业主的静安新生活图景。



梧桐浓荫之下,静安上成生活。在文学浸润滋养、服务贴心呵护的双重加持之下,康定壹拾玖将以其“上成”生活的腔调,在新世纪为静安染上时代的梧桐金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