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专业吃货「郑郑」。
马上五一小长假啦!
五一期间很多人应该会选择出游,或者找点美食吃吃,轻松一刻!
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出游吃和休闲吃,但有一样咱们千万不能吃。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不少集体中毒事件。因为还是有无良无知商贩在贩卖,这种吃一颗就可能致命的“夏日美食”。
这位主角就是“织纹螺”,它是名副其实的“餐桌杀手”,每年4~9月是它的旺汛期,也是它毒性最强的时期。
大家一定要增强保护意识,拒绝购买,拒绝食用,希望没有人再以身试毒!
01
0.5毫克就可致命,
已有不少人中招!
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中毒高发的季节,死亡率极高:
·2018年5月24日,莆田涵江区2人因食用织纹螺出现头晕、口唇麻木等症状。
·2015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2岁男童因吃织纹螺中毒昏迷,经抢救或成植物人。
·2015年,江苏南京一户人家,从农贸市场购买织纹螺食用后,一家三口全中毒。
·2014年,福建陈女士食用6两麦螺后中毒,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或成植物人。
·2012年7月,温州16个家庭21名成员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涉及,其中1人死亡。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福建宁德市渔民陈某因食用织纹螺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织纹螺长啥样?
织纹螺是一种常见的沿海螺种,也被称为白螺、麦螺、海丝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或泥沙底部。
螺身细长,形似圆锥体,尾部较尖而细长,大小如“指甲盖”,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螺肉呈现淡黄色。
(图源网络 侵删)
它的毒性有多大?
——毒性比砒霜高百倍,吃一颗就足以致命。
曾有相关部门检测,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可能让人致死。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g螺肉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约食用50g~100g就能引起死亡。
不少人称自己有一套清洗烧煮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毒素对热稳定,不管是煮沸、盐腌,还是日晒都不能够破坏,所以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02
早已禁售,
别再以身试毒!
其实,早在2012年7月,卫生部就已经发出公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相关风险警示:
但在禁令之下仍有人违规售卖,误导大家可以正常食用。
03
织纹螺本身无毒,
但你不保证海水不被污染!
很多从小吃到大的人可能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我没事呢?
织纹螺本身没有毒,之所以禁止食用,主要跟2大毒素有关:
1.河鲀毒素
河鲀毒素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大的非蛋白质神经毒素之一,它不仅存在鲀科鱼类中,在刺规、织纹螺中也存在。
该毒素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其中河豚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强,它的毒性比氰化钠要强1000倍,大约0.5毫克就会致人死亡。
2.藻类毒素
曾有相关部门检测,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
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或富集、蓄积毒素藻类而被毒化,其中“石房蛤毒素”是已知毒性很强,一颗织纹螺中的“石房蛤毒素”就很可能致人死亡。
也就是说:
如果海水干净,吃一辈子都没事,
但倒霉吃到被污染的就可能危及生命危险。
鉴于目前沿海的水质,还是不吃保险
04
尚无特效解毒药,
不幸误食尽快就医!
织纹螺中毒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目前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死亡率极高。
织纹螺中毒将会出现如下症状,及时发现很重要:
口腔发麻: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
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
神经失调: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
严重可致: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
认清织纹螺,远离生命危险?
其实说实话,织纹螺种类多,不易辨别,而且大多数品种都有毒,且毒性原理复杂。
更糟糕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织纹螺都是天然海区捕捞,没有经过鉴定,根本无法判断是否有毒。
所以还是听话,别吃!
(图源网络 侵删)
写在后面:
小小的织纹螺却有这样大的毒性,平常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购买!
到海鲜馆、小吃摊点、大排档等场所就餐时,也要认清,避免误食!
卖海鲜的、开夜宵档的、采购的厨师等都务必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