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他无法行走,却是坠入人间的文字行者;他不善表达,却用残缺的“羽翼”在时光里写下不屈的诗行……
胡少杰,199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渔河湾村,自幼身患脑瘫,无法行走,未曾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但他凭借强烈的求知欲和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近千首感人至深的诗词作品,出版了《最向东坡最好春》诗词解析集,这是胡少杰首部也是唯一的诗集,里面精选了他从2018年底至2022年初创作的300余首作品。
2024年8月8日,胡少杰因突发重症抢救无效离世,年仅26岁,器官进行了捐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近日,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主办的“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座谈活动在陕西榆林举行。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榆林市宣传部、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肢残人协会、榆林市残联等单位负责人,残疾人作家代表、胡少杰生前好友等众人参加了活动。
人间值得!愿人间的灯火永远为他点亮,就像他曾用文字为别人照亮过无数迷茫的夜晚。
依心而行,抵达灵魂深处的远方
胡少杰因早产大脑缺氧导致疾病,自幼年起就全身肌肉紧绷,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
由于患病严重,他从未上过学,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是爷爷教他识字。2018年,他进入网络学校开始系统学习古典诗词创作,之后用脚趾触击手机键盘,通过一首首诗词作品记录心灵的沸腾,呈现生命的浓烈。
诗对于胡少杰的意义就是生命。他说:“写诗就是写生命。真正的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个字,因此诗就有了灵魂。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我的生命,但只要用诗留下对生命的热爱、留下生活中美好的痕迹,就是人间值得。”
《最向东坡最好春》是胡少杰首部也是唯一的诗集,由他和好友姜星雨合著。姜星雨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7月刚毕业,平时承担胡少杰诗词公众号的编辑工作,负责全书文字整理和诗词解析。该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共22.7万字,首版印刷5000本。全书分为“雏鹰折翼朝天望”“二十三年若有因”“我做人间那道光”三个篇章,精选了胡少杰从2018年底至2022年初创作的300余首作品。
书名《最向东坡最好春》源于胡少杰创作的七言律诗《解梦》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最向’就是最向往的意思,‘东坡’不是指苏东坡,而是说人即使再忙碌、再艰辛,也要给自己留一个心灵的空间。‘最好春’是最好的春天,春天代表着希望。”胡少杰曾介绍说。
如今,他的名字会被刻在文学的丰碑上,更动人的是,他用整个生命书写了生动的注脚:当身体被困在方寸之间,思想却能穿越所有藩篱,在时光的长卷上,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怀念成炬,点燃蛰伏的火种
座谈会开始前,大屏幕播放了胡少杰生前影像资料,表演了手语同传译诵诗词展示,残疾人作家代表刘向东朗诵了胡少杰作品《七绝·过年》《如梦令·疏学叹》。
周文彰表示,胡少杰的诗词人生留给我们很多精神财富,人生境遇有别,但立志、奋斗,要陪伴终身;教育背景不同,但只要热爱、专研、追求,是能够写好诗词的;职业岗位各异,但都应用行动回答好“在世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个问题。中华诗词界要广泛宣传胡少杰、学习胡少杰,努力做好诗词各项工作,努力创作诗词精品,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努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贡献诗词界的力量。
座谈会上,爱心企业家钱如海作了“以诗为帆,让生命在文化长河中破浪前行”的发言;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静如以“若借鲲之翼,逐风当少年”为题,介绍了残疾人诗词工委对胡少杰帮扶完成情况;大学生姜星雨谈了“北京之行——那些照亮生命的温暖援手”的感悟;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王小凤以“你是照亮人间的一道光——走近‘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有记”谈了感悟;残疾人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赵万新以“诗魂不灭,生命如歌—记胡少杰”为题谈了感想;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王骏以“不负今生的逐梦人——读胡少杰《最向东坡最好春》”谈了体会;陕西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孟建国以“诗花孤梦独芳菲”解读了胡少杰的诗词人生;榆林市诗词学会会长段云飞作了“大山蕴灵性,诗魂铸人生”的发言;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杭中华以“‘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的诗意人生与精神力量”为题,重点解读了胡少杰的励志人生、诗意人生、逐梦人生、闪光人生。
一位闻讯而来的与会者表示,胡少杰是一位用生命书写诗行的诗人,他的诗词不仅饱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更传递出超越苦难的乐观与力量。他的作品,是文学与心灵的对话,更是对社会包容与平等的深情呼唤。
这便是逝者的光,它照进现实的土壤,催生出新的枝叶,让“未竟的征途”不再是遗憾的延续,而是由无数后来者共同书写的、正在生长的传奇。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