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在某个春夜失眠时,为窗台上的海棠驻足?是否在秋日街角偶遇一簇黄菊时,蓦然想起某句诗?

苏轼是我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下了不少关于咏花的诗词。

苏轼咏花,绝不仅仅是描写花朵的外形,更是借花抒情、托花言志,他笔下的每一朵花,都映照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态度。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苏轼笔下的 “花花世界”,让我们拾起这些遗落人间的花影的同时,也去触摸这位大文豪最细腻的灵魂褶皱。



牡丹花:

《减字木兰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牡丹如玉雕的花房缀满金蕊,最适合美人纤手轻捧。朦胧月色下,微风轻拂衣袖,暗香浮动。

沉醉于它的温香与柔美,连发髻都仿佛低垂。这惊艳的红色,不来自花瓣,而是如玉般的质地。

在这首词里,苏轼把牡丹比作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的华贵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他笔下的牡丹,是富贵与清雅的结合。他以“玉房金蕊”写其华贵,却以“玉红”淡化艳俗,暗喻高洁品格。

诗中“美人纤手”的意象,将花拟人化,赋予牡丹灵动的生命感。 “玉红” ,是像玉一样温润的红色,用这种颜色形容牡丹,既新颖又准确,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和与众不同。

可以看出他表面咏花,实则寄托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既爱其色,更慕其质。



海棠: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袅袅” 把春风轻柔的样子写得特别生动, “崇光” 则描绘出海棠花在阳光下那种绚烂的光芒。

月亮慢慢移动,光影也跟着在回廊上转动,这一句通过描写香气、雾气和月光,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

特意举起烛火,不是为读书,而是担心深夜里错过海棠盛放的模样,所以才秉烛欣赏。



桃花:

《桃花》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一个 “争” 字,把桃花急切开放的样子写活了,仿佛它们都在比赛谁开得更早、更艳;密缀则突出了桃花繁茂。人在池边偷看水中花影,惊得鱼儿跃起,水花溅上小桥。

苏轼没有直接写桃花的美,而是通过人的行为和鱼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那灼灼桃花。



梨花: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如雪,柳叶深青,柳絮纷飞时满城似雪。独自倚栏,看这一树梨花,恍然惊觉:人生中能有几次像这样看清世事、明白人生真谛的时候呢?

苏轼借梨花的洁白、纯净,以及花期的短暂,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让整首诗有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意味。



菊花:

《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後苦无花。

菊花肌骨轻盈,幽香绽放,宛如扎着发髻的青衣少女。它能配得上“黄菊”美名,只因霜降后百花凋零,唯它独放。

“轻肌弱骨” 是菊花的形态,“散幽葩” 三个字把菊花那种淡雅不张扬的内在。“青裙两髻丫”,这个比喻,让我们对菊花有了更生动的印象。

苏轼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坚韧不屈的品质,同时也借菊花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茶花:

《邵伯梵行寺山茶》

山茶相对花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说似与君君不见,烂红如火雪中开。

这美丽的山茶花是谁栽种在这里的呢?在细雨纷纷的日子里,独自来到这里欣赏山茶花。想与人诉说这美景,可是别人却看不到——唯有红艳似火的山茶,在白雪中傲然绽放。

在寒冷的雪中,山茶花依然能够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色彩,这种现象让苏轼懂得了,孤独却不屈服,逆境中绽放生命的热烈。



梅花: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梅花不惧瘴疠,冰肌玉骨自带仙气。仙人派绿羽仙鹤来探访,它却素颜朝天,不施粉黛。高洁的情怀已随云消散,不再与凡俗梨花共入梦境。

“玉骨”“冰姿” 来形容梅花,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仿佛梅花不是凡间的花朵,而是天上的仙子。把梅花拟人化,突出了梅花天然的美丽和淡雅。

末句“不与梨花同梦”,是告别,亦是超脱,更是说梅花追求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荷花: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四周是垂柳十里荷塘中都是荷花,问天上的云朵,哪里的荷花最多呢?画楼南边有夕阳温柔。天气转凉更觉寂寞,时光需用美酒消磨。不如在荷花丛中听曲饮酒。

整首词既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又表达了苏轼在寂寞时通过赏荷、听曲来排遣心情的生活态度,充满人间烟火气。



杨花:

《水龙吟・杨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看起来像花,又好像不是花,飘落的时候没有人怜惜。它离开枝头,落在路边,看似无情,其实它也有自己的情思。好比一位思念情郎柔肠百转的女子,在梦中随风万里去寻找情郎,却被黄莺的叫声惊醒。

不遗憾杨花全部飞尽,而是遗憾西园里的落花难以重新缀回到枝头,早上一场雨过后,杨花的踪迹在哪里呢?原来都变成了池塘里破碎的浮萍。春天的景色分成三份,其中两份化为尘土,一份随水流去。仔细一看那飘落的哪里是杨花,分明是离人伤心的泪水。

这首词是咏杨花的经典之作,苏轼以杨花写离愁,将“似花非花”的朦胧与“离人泪”的具象完美融合,抒发了自己对杨花的怜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敬请关注长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