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几位文物保护领域代表围绕“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与记者见面交流。
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最近几年西藏考古领域有很大突破
参加交流的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三级研究馆员夏格旺堆介绍说,近年来在藏北无人区的腹心区域发现了尼阿底遗址,在藏西发现了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这些遗址经过考古发掘,把西藏旧石器时代没有超过一万年的年代一下推到了距今十万年到一万年。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三级研究馆员夏格旺堆
夏格旺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接近30年,2005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他先后参与了将近100个项目的田野工作,其中有些项目取得了很重要的突破。例如刚刚评选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就有其主持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入选。
夏格旺堆称,2018年以来,西藏考古被列为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里,每年有8个至10个项目能够保障开展。经过最近几年的考古工作,在西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属时代的考古领域有很大的突破。
夏格旺堆表示,自己主持的康马玛不错遗址,是最近几年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其被评为2024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距今4000年的遗址,是目前为止青藏高原腹心地区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考古文化序列最完整的遗址。这个遗址不仅让大家了解了西藏中南部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同时也为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佐证。
敦煌研究院讲解员:
看到塑像断臂,孩子决定捐出全部压岁钱
会上,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她说有一年冬天,有位妈妈带着女儿和儿子来莫高窟参观。在洞窟参观的过程中,她儿子发现有一尊塑像的手臂断掉了,这个小男孩当时就非常心疼、惋惜,第二天孩子捐出自己的全部压岁钱,用来保护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
宋淑霞介绍,自己1998年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正好赶上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激增的那几年。大量游客涌入洞窟,给石窟保护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温度升高,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比例、湿度增加,会给洞窟壁画、塑像带来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系统率先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核定了莫高窟最大游客承载量,利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数字化资源,建成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其率先推出参观新模式,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再加上实地参观,有效缓解当时游客因为过量集中涌到洞窟里面带来的影响。
宋淑霞说,自己从事讲解工作20多年,讲解员不仅仅是文化的宣传员,更是文物的守护员。平时培训讲解员时,会要求他们把文物保护理念融合到讲解中。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郭宇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