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赋俱当歌。
行知读书会新一季的活动“行知唱读会”于近日开启。“行知唱读会”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孙红杰作为主讲嘉宾,携手表演嘉宾为大家现场演绎,通过唱读示范、互动体验等方式,带读者们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孙红杰教授及学生唱诵古诗词
孙红杰教授从“读、吟、唱”三者的关系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汉语古诗文口头演绎方式中语言性与音乐性的平衡。他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展现了读、吟、唱三种表达方式的自然转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吟唱如何将文字中内置的文学性与情感更丰满地展现出来。
从《登幽州台歌》的苍茫悠远,到《白马篇》的慷慨激昂,再到《题临安邸》的民谣风格,孙红杰选取了多首经典的诗词文赋进行唱读示范,每一首作品都通过不同的吟唱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场观众还受邀参与击节互动,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人独坐吟诗的场景。
讲解古诗词中的语言性和音乐性
“我们吟唱要通过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新填满,让这个过程变得缓慢,从这个字到另一个字仿佛搭一座桥,通过音符起伏,搭一座桥让大家感受到过程的美感,同时也把它的韵、声都放大,都放大以后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孙红杰说。
相较于诗,词的句式变化更为丰富,可以为入乐吟唱营造更多的空间。散文的吟唱则比较难,普及性更弱一点。赋的入乐则有着句式变化、速度变化的张力。
活动尾声,孙红杰带领观众学唱短小精悍的《梅花》。会简谱的观众轻声跟唱,小朋友们也加入打拍子。
本期活动在上海宝山1876新视觉创意园内的美术馆举行,这座创意园也是宝山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行知读书会主持人阎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本次活动是行知唱读会的首期尝试,也是行知读书会走出行知剧场、探索城市文化地标的重要一步。未来行知唱读也会走进更多文化空间,继续谱写新的诗篇。”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