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2025年4月28日解放军报08版
“夜间捕捉炸点难度较高,亮光稍纵即逝,操作装备必须快、准、稳……”近日,旅里组织专业技能训练,上等兵赵军鹏担负连队补差人员教学任务,透彻的讲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面对战友一致认可,他说:“我要更加积极刻苦训练,提升能力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军士骨干。”
讲起赵军鹏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一次比武说起。
一年前,旅里组织共同课目比武,我和党支部成员初步确定了几名素质较高的骨干作为参加人选。不久后,当时还是列兵的赵军鹏找到我,申请参加某课目比武,表明自己想为连队争荣誉的心愿。
看着他洋溢着自信但稚气犹存的脸庞,我以经验不足为由婉拒了他。
事后,我与几名支委谈及此事,大家同样认为,尽管赵军鹏训练成绩突出,但毕竟经验不足。既然是比武,就应以争夺名次为主。稳妥起见,连队最终派出二级上士叶鹏,他已蝉联该课目比武第一名多年。
比武当天,叶鹏不负众望,熟练操作装备,一举拿下该课目第一名,其他几名骨干也都取得不错的名次。晚点名时,我着重对这几个人进行了表扬。队伍解散时,我注意赵军鹏一脸的失落。
第二天,我找到赵军鹏谈心,得知他在该课目上付出许多,却因比武落选没有得到认可,内心有挫败感。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自己过去分配任务时,总是基于稳妥考虑,不论难易、繁简,喜欢安排经验丰富的军士执行,忽略了对义务兵的锻炼。现在的年轻战士脑子活、见识广,还有很多人具备特长,需要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如果老是把他们锁在“保险箱”里,还谈什么见世面、经风雨、强筋骨呢?
一次连务会上,我将这一问题摆了出来,一番讨论后,大家达成共识——只有人人当主角、个个都出彩,连队才更有生机与活力。今后连队的一些大项工作任务,义务兵也要参与进来。
不久后,连队承担某示范观摩任务,我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了上等兵刘梓良,并嘱咐他的班长、二级上士明正东多加帮带。示范当天,刘梓良表现不俗,场地划分规范、人员分工明确、指令下达清晰、现场讲解流畅,着实让我惊讶。“义务兵也能挑大梁,年轻同志要善于站出来、露一手。”当晚,我对刘梓良提出表扬,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撰文:王政杰、杨开明
主办单位: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总 编:李静阳
编 审:田洪明、姜 帅
值班编辑:马 清、毛 林、李靖源、伍开舟
联系邮箱:jjtq82@qq.com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