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危机,老人身体不堪重负
人这一生经历诸多风雨,晚年本应安享宁静。然而,71岁到75岁这个阶段,却成了许多老人的艰难时光。年轻时辛苦打拼、操持家庭的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几年会如此难熬。 人到七十,身体机能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曾经干活麻溜、腿脚灵便的老人,过了七十,一场感冒都可能长时间不愈。更糟糕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慢性病接踵而至,让老人的生活不得安宁。
我认识一位老人,前几年还能常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状况不错。可刚过71岁,就因骨质疏松摔了一跤,住院许久。出院后走路都不稳,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不少老人不愿承认自己变老,硬撑着干活,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到了这个年纪,应坦然接受身体变化,做好保养,别硬撑。定期体检,锻炼量力而行,这样才能少生病,过得更舒坦。
二、心理落差,老人难寻自身价值
年轻时,我们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是重要角色,处理家中大事小事,工作也能取得成绩,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但退休后,子女有了自己的生活,突然没人再依赖自己,这种心理落差很难快速调整。 我朋友的父亲,刚退休那几年整日没精打采。以前在单位是领导,在家也是顶梁柱,备受尊重。可退休后,子女遇事自己解决,很少和他商量,他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多老人因此在家里发脾气、和子女闹矛盾,或者变得沉默寡言。 实际上,老人可以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做,比如参加社区活动、学新技能或培养爱好。让自己生活充实起来,别总盯着子女。这样既能缓解心理落差,又能让晚年生活更精彩。
三、老友离世,老人孤独感愈发强烈
到了这个年纪,最让人痛心的就是身边老友一个个离去。几十年的情谊,说没就没,心里空落落的。我家楼下大爷跟我聊天时说,最近心里特别难受,几个牌友生病住院,还有一个去世了,现在想找人聊天都难。 老人虽有子女在身边,但子女都有工作和生活,很难有时间陪老人聊天。能说心里话的老友越来越少,孤独感也就越来越强。
这时,老人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别把自己关在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养只宠物也能缓解孤独感。同时,老人要多和子女沟通,说出自己的感受,心里会好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