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遂宁市蓬溪经开区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派蓬勃景象。去年此时,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厂房,如今却矗立起一幢幢现代化食用菌深加工车间。“从入场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这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这令人惊叹的“蓬溪速度”,正是遂宁市“效率革命行动”的生动注脚。作为中国西部食用菌重要生产基地,蓬溪县正以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刻上全新坐标。

专班攻坚破冰 5个月打通41道关卡

2023年底,蓬溪县人民政府与极菜(重庆)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在蓬溪经开区金桥片区投资建设川味特色标准化食材生产线项目。

项目总投资5亿元,利用腾退后的四川酵量项目厂房进行建设,主要对原厂房进行装修,购置5条食材生产线及附属设施,主要产品为预制菜、调味料、汤料等,以“腾笼换鸟+链式招商”模式,树立乡村振兴新标杆。

愿景美好,但设备利旧、资料整理、消防整改、电力扩容等等问题把项目“锁”在了图纸上。“为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经开区在企业入驻后,迅速建立了‘专班’服务机制。”蓬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攻坚专班将问题细化为“作战图”,通过现场办公、定期调度、交流座谈、协调推进等方式,先后开展各类现场调研、推进会约20余次,将所有问题挂“图”销号。

除此之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政企能及时沟通项目进展情况,共同商讨解决企业在投产前遇到的综合性问题,进一步系牢政企的沟通纽带,确保企业在3月底试投产平稳有序进行。

并联审批+服务前置,跑出“蓬溪速度”

“过去办手续麻烦又复杂,如今方便了很多。”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展示着项目审批流程图,表示蓬溪县行政审批局开辟“绿色通道”,不仅有项目秘书跟进各项审批手续,还将常规的串联审批改为“多线并进”,将用地规划、环评、施工许可等41个审批事项整合为“服务包”,审批时限压缩了15%。

“蓬溪速度”不仅体现于审批流程,更在于解决问题的速度。“有一天晚上,供水水压出现了问题,我们打电话给经开区管委会,本以为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解决,没想到不到1个小时他们就开车上门来协调解决问题。”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正是这种“问题不过夜”的作风,让该项目创下“百日签约、半年投产”的纪录。

不仅要跑出项目落地的“加速度”,更要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让每个市场主体都感受到“蓬溪”温度。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之初,他们预想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也担心会“水土不服”,没想到专班成员直接驻场办公,将他们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考虑周全,让他们能够专心生产、安心生产、顺心生产。

据了解,2025年3月底,晟味(四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骨汤、复合调味料、菌类产品3类产品线同步投产,年产菌类罐头达3000吨,带动建成3个千亩食用菌基地,联动采购本地食材1亿元推动冷链升级。

从“一朵菌菇”到产业集群,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从审批大厅的“计时沙漏”,到车间里的智能生产线;从田间低头的白色大棚,到电商平台的即时数据,蓬溪正以效率革命重塑产业生态。

站在蓬溪县食用菌产业全景图前,“三千亩智能化种植基地、三千亩精深加工园、三千亩农旅融合示范区”规划格外醒目。在明月镇白庙村,返乡青年吴勇的菌菇大棚接入了5G监测系统,“温度湿度手机随时看,订单还没采收就被企业预订了”。而在县电商产业园里,主播们正通过直播间将菌菇产品卖向全国,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效率革命不是目的,而是乡村振兴的引擎。”蓬溪县委书记黄亚军说。如今,蓬溪全县食用菌年产量达16.6万吨,形成从菌种研发、工厂化种植到食品加工、电商物流的全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万元,更催生出“菌菇主题游”“采摘研学”等新业态。曾经“藏在深山”的菌菇,正蝶变为三产融合的“黄金产业”。

在遂宁蓬溪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项目做起来,企业火起来,就业带起来,百姓富起来,经济兴起来。(何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