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

淮北只是“淮河以北”

其实在中国

真有一座城市叫“淮北”

人们认识淮北

从“橘生淮北为枳”开始

淮北地下一片煤海

是两淮煤矿的半壁

在少山、少水、粗犷、奔放的皖北

却又一直给人以“江南”的印象


△淮北区位地形图

淮北是“竹林七贤”之二——

刘伶和嵇康的故乡

刘伶的随性和嵇康的倔强

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与这座城市的风格浑然天成

01

随性刘伶


△刘伶蜡像

在“竹林七贤”中

刘伶有多随性?

今朝有酒今朝醉

席地而睡,天为被、地为床

不该争的不争

淮北也是如此

首先得有城邦

先问一个问题

淮北到底是谁建的?

史书记载

4000年前

夏朝商族部落第三任首领

相土来到这里

建相国、开相城


△相王建城雕塑

有了城,得有粮

淮北地处黄泛区

扛住了惊涛骇浪

水退了就有沃野千里、麦浪千重

就有香喷喷的烧饼

和热辣辣的烫面


△小麦丰收


△马蹄烧饼和烫面

有了粮,得有茶

靠着隋唐大运河

小小的临涣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

成了重要的贸易枢纽

皖北不产茶

聪明的临涣人拔下皖南北上的红茶杆

制成了风味独特的棒棒茶


△棒棒茶


△一壶茶 一袋烟 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了茶,得有酒

皖北好粮

加隋唐老井的好水

成就了“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酒


△口子酵池

有了酒,得有乐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俞伯牙在这里

把《高山流水》献给钟子期

“聂政刺韩隗”的悲情故事

在这里被谱成《广陵散》

东晋乐师、淮北人桓伊从寒梅中得到灵感

谱写了《梅花三弄》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淮北独占其三


△淮北竟成“礼乐之城”

天籁起,风雅存

难怪乾隆下江南途中驻足淮北

写下“惠我南黎”

赞叹这片烟火人间

随性,让这片土地

仓廪实,衣食足

知礼节,知荣辱


△淮北显通寺中乾隆御笔“惠我南黎”

02

倔强嵇康


△嵇康蜡像

在“竹林七贤”中

嵇康有多倔强?

和山涛处不好就绝交

心里有气就光着膀子打铁泄愤

内心不容改变

该争的一定要争

淮北这座城

还真有嵇康的倔强

身处逆境,不屈不挠

自我革新,顺天改命


△相山俯瞰

红色土地,见证家国命运的抗争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里

还留存着首长们战斗生活的印记

留存着百万群众支前的小车


△濉溪临涣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上天给淮北打开了一扇门

自唐朝起,当地开始采煤

1955年,“淮北煤田第一钻”

打出了总储量8亿吨的闸河煤田

淮北因煤建市

和淮南并称“两淮煤矿”


△闸河煤田

上天又给淮北关上了一扇窗

煤炭的开采伴随着阵痛

资源型城市转型

淮北必须破窗


△塌陷区曾是淮北的“城市伤疤”

水,在淮北必须是绿水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

近年来

淮北市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亿元

治理采煤塌陷区23万亩

将塌陷区转化为生态湿地与文旅综合体

南湖、朔西湖、绿金湖、乾隆湖,碧波荡漾


△“网红”打卡地——南湖十七孔桥

山,在淮北必须是青山

淮北市先后修复767公顷采石宕口

绿化石质荒山20多万亩

几代人肩挑手提、马帮奔走

在石头缝里填土种树

相山、南山、泉山、龙脊山,满目青绿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皖北川藏线”——龙脊山天路

淮北就是这么特立独行

我本少树,但能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我本少水,却能“在淮北,见江南”

一切源于这份不信命的倔强

03

厚道仁和

这是一片文化的沃土

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

红色文化、工业文化

在淮北交汇

滋养一方人

这里是中国“好人之城”

截至2024年

淮北市共有‌18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安徽第一、全国领先

形成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

文化现象


△淮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这是一片和谐的沃土

南有“六尺巷”,北有“一杯茶”

矛盾双方通过“一杯茶”

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终究化干戈为玉帛


△“一杯茶”化戾气为祥和

04

淮上春风

“淮水澄清似明镜,江山秀丽胜丹青”

这是林则徐写给淮河的诗句

诗意也正契合了淮北这座城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之前的问题——

淮北到底是谁建的?

是几千年来

勤劳善良的淮北人民

他们才是真正的“相王”

这便是淮北

不求最好,但求最特别

随性、倔强、不争、抗争

淮水不言,春风如约


来源:徽风皖韵研究所

编辑: 陈豆豆

编校:陈艺星

编审:王伟

审签:刘永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