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马倩 白艳萍 记者 高小雨)国网榆林市科创新城供电公司芹河供电所副所长田存明,用14年时光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了一段"电与光"的故事。这位皮肤黝黑的电力工人,走哪都肩挎磨出毛边的工具包,村民称他"闪电侠",因他抢修如风;叫他"电力神医",因他手到"病"除;而他自己最珍视的,是老乡那句"存明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1520个电话背后的温度

翻开田存明的手机通讯录,1520个联系人中九成是村民:酸梨海则村独居的燕保住、郑滩村草莓大棚的余保堂、春耕急等机井通电的徐广飞……33个微信群里,他的消息总是秒回,"灯泡不亮@田所""水泵没电@田所",哪怕深夜,他也坚持"随叫随到,故障不过夜"。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员工田有存在用户家中处理故障

2025年1月26日,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村民党广军回家过年时发现家中停电,焦急地在微信群中求助。田存明看到消息后立即回复,并冒雪赶往现场。平时十几分钟的路程,因积雪路滑走了半小时,到达后,他迅速排查出线路老化问题,仅用20分钟便完成换线,恢复了供电。看着重新亮起的灯光,党广军激动地说:“辛苦你们了,让我能亮亮堂堂过个好年!”

14年来,他手绘的"民情地图"早已刻进脑海:3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谁家有空巢老人、谁家种大棚需要接电,甚至每块电表的安装位置,他都如数家珍。

从一盏灯到一条"增收路"

正是这份对村民情况的细致掌握,让田存明在电力改造中总能精准施策。

“电线换粗了,变压器容量换大了,现在开关一按、电机一转,水就来了!”2025年3月2日,站在连片的智能大棚前,酸梨海则村种植户徐广飞满脸喜悦。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员工田有存为种植户排查用电隐患

产业要发展,村民要致富,电力要跟上。随着草莓大产业的蓬勃发展,原100千伏安变压器和线路已无法满足用电需求。2024年8月,田存明实地勘查后,迅速制定新增变压器和更换线路的方案,并积极推动工程实施改造,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新建2.5千米线路。如今,80栋大棚实现了温控自动化,反季草莓每亩增收3万元,吸引了21户村民返乡创业。

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田存明和所里工作人员对各自区域的农业基地进行动态跟踪式走访及安全用电检查,详细了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农户用电情况和经营形式,并实行一条龙服务,全力保障农业用户用电需求。

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升级

2023年8月的一个深夜,小雨淅沥,值班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我们家附近几户都停电了,麻烦快来看看!”田存明安抚好村民,立刻和同事赶赴位于酸梨海则村的燕有存家。

经排查发现,线路接点因老化遇雨烧损,需更换线夹。考虑到该台区有一位需24小时吸氧的病人,不宜长时间停电,田存明当机立断,决定采用不停电作业方式,随即回所里准备材料及办理工作票,经过一小时的挑灯夜战,供电终于恢复。

而田存明的脚步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要让电力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还需从技术普及到服务升级全面发力。

工作之余,田存明致力于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他把技术变成“看得见的温暖”,拍摄《农村用电安全十八招》短视频,教会村民通过电表显示和指示灯状态初步判断故障,并演示漏电保护器的正确操作。视频发布后广受好评,村民们纷纷点赞:“田所长不仅修电,还教我们用电,真是贴心!”

14年,5000多个日夜,那个总爱说"接的是线 暖的是心"的电工依然在田间穿梭。当暮色中家家户户亮起灯火,他知道,这就是属于一个农电工的星辰大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