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读书,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翻开一本经典好书,便可领略前人风采、了解历史变迁、感受文化传承。
近年来,兰州市把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有效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如今,无论是走进社区、村庄,或是置身企业、机关,处处都能看到人们怡然读书的身影,浓浓的书香正在不断涵养着如兰之州。
拓宽书网 阅读服务送上家门
在家门口就能借阅到各类书籍,并且还有舒适的现代化阅读空间,时不时地参加一场主题鲜明的阅读活动,以书为媒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兰州市城关区的城关书房所带来的幸福体验。
“一个充盈书香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气质的城市,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关区的市民,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气质。”午后时分,沐浴着春日的暖阳,在位于城关区中天建环球中心的城关书房内,退休市民赵毅庆由衷赞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近几年来,城关区以广场公园、街道社区文化站为代表的城关书房及分馆,让“书网”不断延伸,把书房建在群众身边,将阅读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截至2025年2月,城关区共建成13个城关书房智慧型图书阅读服务点位、8个24小时智能自助书柜,提供一站式借阅、多媒体听书设备、24小时自助服务。
城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就近服务、就近管理原则,该区依托广场公园、街道文化站、第三方图书运营管理公司,合力进行城关书房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打造“一书房一特色一精品”的同时,通过图书、技术、人员等资源的全面共享统一管理,实现了为读者提供无差异的优质服务。
将文化体验、文化消费融入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建构有意味、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进文化建设创新的方向。2018年年底,由读者出版集团与西固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8所“读者小站·金城书房”项目竣工,开始面向公众开放。如今,这个街区公共文化空间已在市民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读者小站·金城书房”集阅读服务、公共借阅、分享体验、阅读讲座、知识服务、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并提供文化展览、亲子阅读、诗文朗诵等文化体验活动,是一个多功能、复合式、开放型街区公共文化空间。自建成以来,“读者小站·金城书房”累计接待人数6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近800场次。
“阅读是最能富足精神世界的方式,小站提供了一个安静阅读的场所,还是一个和书友们交流的平台,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读者许新平感慨地表示。
融合创新 开启智慧阅读模式
七里河区图书馆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出24小时无人值守的百合花书房,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智能化的阅读空间,开启智慧阅读新体验。
百合花书房是一个可以容纳30余人共同阅读的空间,舒适的桌椅、柔和的灯光,营造出静谧温馨的阅读氛围。同时,书房配备免费无线网络,方便读者查阅资料、线上阅读,实现线上线下阅读资源的融合。“书房内藏书3000多册,涵盖文学、历史、科学、少儿等多个类别,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兴趣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是一个小巧但丰富的阅读空间。”该书房管理人员介绍道。
除了24小时全天候开放外,百合花书房最大的亮点是无人值守和自助借阅。读者只需凭借七里河区图书馆读者证,就能自助完成进馆、借阅、还书等一系列操作,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限制。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性,也展现了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大力量。
无独有偶,几台摆放在城关区“城关书房-智慧图书馆”里的自助借还机不仅会采集人脸信息帮助读者轻松借阅,还让阅读变得更加科技范。“以前看书,首先要办一张借书卡,有时候人到图书馆了却发现借书卡没有带,就没办法进行阅读,如今可好了,智慧图书馆没有了办卡、登记等流程,让整个借阅高效流畅,阅读体验也变得更好了。”马女士肯定地说道。
“农闲的时候我就会走进村里的农家书屋看看书,这里有很多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我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农忙的时候我会通过线上的农家书屋看书,也十分方便。”家住红古区张家寺村的村民鲁永泰说。据红古区委宣传部文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红古区运用“互联网+书屋”的方式,建立了以数字农家书屋平台为基础,以阅读实践活动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以互联网传播为路径,以手机等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模式,实现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和日常管理的技术化,为群众提供了快捷、方便、全方位、全时限的数字阅读服务。
阅读体验路径的丰富是我市各县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重要举措,有效填补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时间的空白,让更多市民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享受阅读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阅读热情,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多方参与 延伸文化资源触角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近年来,我市各县区聚焦农村青少年阅读资源不均、形式单一、陪伴缺失等痛点,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本土创新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以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参加周末‘黄河少年读书吧’活动后,孩子不仅学会了阅读方法,还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自觉。”家长王俊霞这样说道。
2022年4月,皋兰县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推出“黄河少年读书吧”惠民服务项目,利用每个周末开展主题阅读分享活动,根据时令开展有本地特色的实践体验。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201期,惠及少年儿童6000余人次。
由于项目的公益性质,发起活动的几个主要部门积极链接优质志愿服务资源,由皋兰县教育局团工委对接联系全县各小学、幼儿园,招募教育一线骨干教师作为领读志愿者,学生家长、各读书阵地管理员共同配合,采用同步阅读、交换阅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等方式,开展读书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多读书、真读书、读好书。
“农村地区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他们其实更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建立自信心、获得力量。”共青团皋兰县委副书记牟成维介绍说。如今,“黄河少年读书吧”公益阅读服务将延伸至村一级,根据各村青少年分布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分享活动,以读促学、以读促写、以读促说,让农村地区的孩子能更加平等地享受到公益阅读服务项目的红利。
近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志愿团队联合地方公益组织,走进高墩营小学,开展“书香润童心·知识助成长”主题阅读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基层延伸。活动紧扣“全民阅读”主线,通过“阅读分享+实践体验”双轮驱动,为乡村儿童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在“阅读故事分享会”环节,30余名小学生围绕《中国寓言故事》《昆虫记》等经典读物,结合自身感悟讲述读书心得。
榆中县夏官营镇积极携手辖区高校,挖掘并整合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地共建工作体系。今年以来,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已策划开展“多彩新年,文化传承——共赴地域风俗之旅”“非遗课堂·剪纸”“非遗课堂·皮影”等主题活动20余场。
西固区达川镇持续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拓展书屋功能内涵与外延,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发展的工作路径和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将农家书屋活动与未成年人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宣传活动,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未成年人和家长意识到绿色健康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会定期结合各类宣传重点,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向群众开展面对面、接地气的宣讲,在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和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达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 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