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杨茜
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不仅是村民的口头禅,更是基层治理创新成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柳树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因地制宜创新推出“360工作法”,通过法治与德治并重、经济账与情感账同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2起,其中85%为涉民生案件,实现矛盾化解率、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情理交融”解家事
黑城村九社冯家父子因宅基地分配争执不下,一度剑拔弩张。调解员徐大富采取“背靠背调解+亲情唤醒”策略,深入田间地头倾听诉求,以“一碗热茶”“一句家常”拉近亲情距离。最终,父子达成协议:承包地均分、老宅产权明晰,羊圈归属落实。冯某红着眼眶感慨:“差点成了不孝子!”这场调解,让“家和万事兴”这句古老箴言重焕温情。
“求同存异”破积怨
李家湾一社柳某甲与柳某乙因14万元征地补偿款争执多年。调解员包永生翻出1997年的土地流转台账,组织实地丈量,既讲法律依据,又算“孝心账”。双方协议约定补偿款分配,并单列1万元赡养八旬老母。老太太攥着红绸包裹的现金泪眼婆娑:“这钱比苞米还金贵!”纠纷化解后,村民纷纷点赞:“法理人情都顾全,咱服气!”
“多元联动”护权益
芦某某丈夫去世后,婆家扣留证件要求分割财产,三个月大的女儿抚养权成焦点。柳树镇综治中心联动法院、妇联、派出所组建专班,依据民法典明确抚养权归属,同时兼顾探视权与财产分割。最终,4.2万元存款均分,证件归还,探视日定期化。镇政府还为芦某某提供公益性岗位,助其经营小卖部重拾生活信心。“多亏了你们,我和娃有了出路!”芦某某含泪致谢。
“360工作法”的治理密码
柳树镇“360工作法”以“三多”(多走访、多倾听、多沟通)、“六法”(迂回包抄法、冷却降温法、案例引导法、情理交融法、多元联动法、求同存异法)、“零距离”服务为核心,推动矛盾化解从“治标”转向“治本”。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发力,实现“炕头到地头、家庭到邻里”的治理触达。如今,柳树镇从“矛盾发源地”蜕变为“和谐示范村”,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