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4月25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联合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数字赋能 学段融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教研活动。全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骨干齐聚一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命题,展开跨学段、跨学科的深度教研。

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说课、课例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活动展示了AI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果,探索AI赋能的学段衔接策略,搭建起跨学段教师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范例,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


南宁市秀田小学张婷老师进行《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例展示。学校供图

在同题异构专题课例展示环节中,各学段教师立足育人目标,以创新实践诠释思政教育的时代使命。其中,西乡塘区“一心·三研·五对接”思政课堂教学衔接模式成为小学与初中学段教学改革创新的示范。南宁市秀田小学张婷老师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为载体,紧扣“一心”(以课标为核心),深入开展教材、学情、教情“三研”,通过“民族文化猜猜乐”趣味游戏导入,将校园生活中的民族交往故事、传统节日习俗等鲜活案例融入课堂,生动展现小学阶段“情感浸润式”思政教育特色。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黎观连老师在九年级《促进民族团结》说课中,以“一心·三研·五对接”模式为纲领,将课标要求转化为“认同—理解—践行”三维目标,以“壮美广西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为主议题,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与思辨讨论,引导学生系统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建构的跃升,为后续学段学习筑牢理论根基。


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黎观连老师进行《促进民族团结》说课展示。学校供图

此外,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院教师张彬彬以高职学段《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依托,通过政策解析与典型案例剖析,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观;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红艳教授在经验交流环节分享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智慧,为区域协同育人提供有益参考。

“此次活动深度践行‘数字赋能’理念,借助AI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整合与互动场景创设,通过‘学段融通’打破知识传递的壁垒。”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令辉教授在点评中给予高度肯定。

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马升任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西在“数字赋能·学段融通”思政教育改革中迈出坚实步伐,有效破解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学段壁垒”。未来,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将持续深化“一心·三研·五对接”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从“碎片化育人”向“全链条一体化育人”转型升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蓝颖 梁俊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