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平陆运河首扇人字门首节安装在青年枢纽顺利完成,标志着平陆运河从船闸混凝土浇筑阶段向金属结构安装阶段转变。
图为起重车将平陆运河首扇人字门首节缓缓吊起。记者 黄远来 摄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下闸首需安装2套共4扇人字门,每扇分6节进行制造安装,单扇人字门尺寸按照20.2米×2.8米×21.85米巨型钢结构设计,单扇人字门重约645吨。本次安装的首节人字门在湖南岳阳工厂经过160天的精心制造,再通过40个小时、上千公里的长途运输,最终运至青年枢纽施工现场。在运抵青年枢纽后,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实现大型设备毫米级安装精度控制,圆满完成了首扇人字门首节安装任务。本次首扇人字门首节顺利安装,是平陆运河金属结构制造安装精度标准提升的生动实践,将对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样板支撑,对推动我国内河航运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人字门是船闸通航建筑物的核心设备,人字门制造与安装是枢纽工程的重要环节。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全过程把控人字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青年枢纽处于特殊咸淡水环境,对金属结构设备防腐有着较高要求,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从材料与设计上结合耐久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在金属结构埋件迎水面部位分别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复合板、双相不锈钢等,并在人字门等金属结构设备上采用重防腐措施,以达到工程耐久性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设备检修维护的可更换性,在底枢蘑菇头底部设置垫座,无需顶门即可实现蘑菇头拆卸,为后续人字门的检修维护提供便利。
图为平陆运河首扇人字门首节精准落在底枢蘑菇头底部。记者 黄远来 摄
针对制造、安装工艺重难点,平陆运河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重点攻关,深入分析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以往水工金属结构产品制造和安装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精准剖析问题根源,克服了人字门结构尺寸大、重量大、零部件多、安装程序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等困难挑战。
建设管理团队攻克了人字门蘑菇头锻件、斜接柱的正侧面直线度控制、底枢和顶枢加工精度控制、闸门几何尺寸和焊接变形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确保了闸门的制造质量,提升了制造效率,为后续闸门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引入了高精度激光切割下料机等现代化制造装备,大大降低切割热变形,使切割精度高达0.1毫米,有效保证了闸门板材的尺寸精度和切口质量;同时门槽构件、工字梁、T型梁等构件的焊接均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进一步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确保后续安装精准、高效进行;着力突破传统安装工艺的束缚,提出了严于国家标准和高于行业规范的人字门安装标准和精度控制体系,采用翻身立拼的安装方式,通过实时监测数据、调整焊接工位来控制门体焊接变形;在底枢装置的安装上,重点关注底座与蘑菇头的调整定位,采用“六点七线”测量新技术,在底座与蘑菇头精确测量放样的基础上进行安装,保障人字门底枢及门体安装实现毫米级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