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锦州战役,发现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
国军的“东进兵团”为救援锦州,在塔山一带与东野四纵前后死磕数天,但在四纵的顽强阻击下,“东进兵团”尽管铆足了劲儿,但最终是寸步未进。
实际上,“东进兵团”原本是不需要与四纵死磕的,其曾有一个可以突破塔山救援锦州的大好机会,但却被部队白白浪费掉了。
一、东进兵团组成
在说国军的这个机会前,需要先说下“东进兵团”的组成。
国军的“东进兵团”,虽说与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均是为了救援锦州而组建,但两者在具体部队组成上,有很大区别。
“西进兵团”中的国军部队,有国军五大王牌之二的新1军和新6军,另外还有组建于1947年的新3军,以及49军和71军。
这些部队中,新1军和新6军是在解放战争初期,便进入了东北战场,新3军本就组建于东北,而49军则原属东北军系统,其和71军则是在1947年前后抵达东北。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国军西进兵团的组建,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用的都是在东北战场十分熟悉的国军部队。
但东进兵团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国军“东进兵团”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七拼八凑”而成,同属于一个兵团中的部队,居然来自三个地方的部队。
其中,有华北调来的62军、92军(一部)以及独立95师,还有山东来的39军,以及原就驻守在锦西的54军。
这几个军中,62军来了三个师,92军则来了一个师,39军来了两个师,54军则有四个师,加上95师,一共是十一个师,组成了国军“东进兵团”。
正是因为部队来自三个不同地方,集结就需要时间,因此就出现了在塔山阻击战打响之后,国军“东进兵团”人还没到齐的情况。
此外,在国军最初的计划里,华北方面要来的国军部队原本不止这些,除95师、62军和92军全部之外,还计划让驻热河的13军、驻北平的16军以及驻秦皇岛的新5军大部前往锦州参与作战。
但之所以只来了95师、62军和92军一部,主要是因为我华北野战军极大牵制了华北国军的行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更无法大量抽调部队,所以最终只派出了5个师前来。
不过,华北国军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我们要说的,是驻守在锦西的国军54军,也就是阙汉骞部。
54军组建于1937年,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及缅甸作战,抗战结束后,该军被调往山东,在此期间没少与我军山东部队“打交道”,至1948年初,被调往葫芦岛后,又被驻防锦西一带。
而该军军长阙汉骞,毕业于黄埔四期,因此,54军算得上是国军嫡系部队。
正是由于54军当时在锦西,距离锦州仅咫尺之遥,所以在决定进行锦州战役后,东野首长再三强调,一定要快速切断锦西与锦州之敌的联系,也就是切断54军与锦州范汉杰的联系。
接到命令后,东野四纵经过一夜急行军抵达塔山附近,并迅速扫清了塔山一带的小股敌人,这么一来,不远处的54军就与锦州国军被隔绝开了。
之所以能在很快扫清塔山附近的敌人,一方面是四纵战斗力强悍,另一方面,也是盘踞在这里的敌人实在是不堪一击。
盘踞于此的,也是54军的部队,当时的54军,心思根本就不在如何防守上面,而是在军长阙汉骞的带领下,一门心思的忙着“做生意”。
阙汉骞十分爱钱,为了捞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在他驻防锦西时,曾为了弄钱居然把大凌河北岸的造纸厂都给拆了,将里面的设备运到上海、天津等地换钱。
不仅如此,在构筑锦西一带的防御工事时,阙汉骞为了从中捞油水,还下令部队把修堡垒、工事用的钢筋都省下来集中在一起卖掉。
这么一来,锦西一带的国军防御工事就相当“脆”,而这也是为何四纵在抵达塔山后,没费太大劲儿就击溃了这里的敌人并成功进驻塔山。
其实当时不止是阙汉骞,包括廖耀湘兵团中也有不少国军将领一门心思的捞钱,廖兵团进驻彰武时,就有军官下令把装载重武器的汽车卸空,干什么呢?用来将国军在彰武抢到的粮食运到沈阳卖掉换钱。
而这种中饱私囊的行为还不算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54军的“无动于衷”。
二、54军的“无动于衷”
1948年9月,在确定了攻克锦州的作战任务后,东总着手对锦州外围敌据点开始一一扫除,以保障锦州战役的顺利进行。
其中,四纵先是参与了攻克绥中包围兴城的战斗,之后又奔袭义县,并在九纵的合力下,成功将义县包围。
不久,三纵、二纵5师等部队赶到义县,接替了四纵、九纵的任务,因此四纵和九纵便急速南下进抵至锦州外围,其中,九纵与八纵一起攻占了锦州城北的帽儿山一带,而四纵则进驻了塔山。
对于塔山被四纵攻占,国军54军是一清二楚,而在此之后,四纵又着手开始构筑防御工事,54军同样是知道的。
但知道归知道,从四纵开始构建防御工事,一直到塔山战役打响前,54军自始至终就没派兵对四纵进行袭扰哪怕一次。
其实单就军事层面来讲,既然已经知道四纵在修建工事,那么派出部队前去袭扰,就算不能彻底阻止,但起码也能拖延四纵的进度,让四纵的工事无法修建得太完善和太坚固。
一旦如此,那么在不久后的塔山阻击战中,国军进攻时也会相对“轻松”不少,同样的,四纵在防守时的难度也会大幅度增加。
更进一步来讲,如果阙汉骞袭扰“有力”,那么四纵的阵地就无法完成构筑,而阙汉骞只要能拖到国军“东进兵团”集结完毕,到时候再来个集团冲击,说不定就可能因此突破塔山。
但问题是,阙汉骞从头至尾都没让他的54军哪怕袭扰四纵一次。
这么一来,四纵就得以在塔山前线构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阵地,靠着这些阵地,以及四纵全体“人在阵地在”精神,国军“东进兵团”疯狂冲击多次,但始终被牢牢挡住寸步未进。
锦州战役结束后,四纵按东总指令撤离塔山,国军“东进兵团”的军官便纷纷来到塔山前线,他们想看一看东野是凭啥顶住了国军海、陆、空三个方面的进攻的。
结果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这些国军军官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目光所及之处,大小堡垒星罗棋布,各种铁丝网、尖桩密密麻麻,交通壕、纵深沟更是纵横交错,所有在场的国军军官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真的是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就算再打一次,也未必能打的下来。
而在国军战后总结大会上,当老蒋从部下口中得知了东野四纵阵地修建的极为坚固后,当场极为失态,毫不客气的破口大骂阙汉骞。
“塔山如此靠近,敌人怎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这么快做出那么多坚固工事和障碍物来的?你阙军长长驻葫芦岛,早就该发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进行阻挠破坏?”
说到最后,老蒋也是越说越生气,要知道在塔山阻击战前,他还曾多次夸奖和勉励阙汉骞,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纰漏,因此老蒋当着众人的面,痛斥阙汉骞“不是黄埔学生,是蝗虫!”
眼看老蒋越骂越难听,还是督战官罗奇赶紧转移了话题,这才把阙汉骞“救”了出来。
三、假如54军派兵袭扰会怎样?
其实严格来讲,阙汉骞之所以没有派兵袭扰,也是有他的“苦衷”的。
当时阙汉骞的手里一共有4个师不假,但这4个师中,属于54军部嫡系的只有8师和198师,剩下的暂57师和暂62师,一个是范汉杰调过来的杂牌军,另一个则是在法库被全歼后又刚刚组建的部队。
也就是说,阙汉骞的4个师里,相对有战斗力的也就是8师和198师。
而我们都知道,国军一直以来的传统都是不舍得用自己的嫡系,毕竟嫡系打光了,那么自己的地位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阙汉骞自然不可能也不敢让嫡系8师和198师出去袭扰四纵,万一被四纵逮住消灭,那自己就亏大了。
那么让暂62师和暂57师出击可不可以呢?可以倒是可以,但有两个风险。
第一,这两个师的战斗力实属一般,一旦派出去袭扰四纵,那大概率的结果是一去不回,哪怕两个师一块出动估计也是如此,无非是时间早晚问题。
其次,这两个师若是派出去的话,那自己的锦西驻地就相对空虚了不少,不久前的兴城战斗,他可是亲眼见识了东野部队的厉害,而一旦自己驻地空虚,会不会被东野直接端了?仔细想想,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在当时彻底拿下锦西的话,会对东野攻克锦州更为有利。
所以,阙汉骞不敢冒这个险,更不敢派部队出去袭扰四纵,只敢眼睁睁的看着四纵完成了阵地构筑。
退一步讲,就算阙汉骞当时发狠,敢把四个师全部派出出来去袭扰四纵,那也无济于事,别忘了,憋了一股子劲儿的一纵就在高桥一带,只要阙汉骞敢出来,就会迎来一纵对其发起的“雷霆之击”。